(MERXWIRE編譯/日本東京) 日本最新研究顯示,抑鬱、失眠等心理健康問題正對勞動力與經濟造成龐大衝擊,每年經濟損失高達 7.6 兆日圓,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1.1%,更是精神疾病醫療費用的七倍以上。專家呼籲,企業與政府必須及早介入,防止損失持續擴大。
日本研究揭示,勞工心理健康問題每年造成 7.6 兆日圓損失。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呼籲正視並提出四大建議,助上班族減壓、維護生產力。

本研究由橫濱市立大學副教授原広司、產業醫科大學副教授永田智久領銜,針對全國 27,507 名勞工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出勤主義」即勞動者雖然到崗工作,但由於身體或精神疾病而無法發揮最佳水平,造成約 7.3 兆日圓損失,「缺勤」則造成約 0.3 兆日圓損失,合計 7.6 兆日圓。
研究指出,與缺勤相比,出勤主義對經濟的衝擊更為隱性且龐大,往往被政策與職場管理忽視。數據亦顯示,20至30歲女性呈報心理健康症狀比例特別高,顯示年輕勞動力的心理健康問題亟需關注。
為協助面臨心理健康困擾卻仍持續工作的勞工,智慧生活組織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結合上班族、心理醫師與專家意見,提出《勞工面對心理問題四個建議》。
首先,正視身心警訊,不要硬撐。長期情緒低落、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或持續疲憊,都是心理健康的警告信號。忽視症狀只會讓狀況惡化,甚至引發更嚴重疾病,就像身體感冒需要休息一樣,心理健康同樣需要照顧。
其次,及早尋求專業協助。心理困擾並不等於脆弱,而是需要理解與治療的健康狀況。可考慮就診精神科、心理諮商,或利用公司員工協助方案,並向信任的主管或人資部門表達需求,早期介入有助縮短恢復時間。
第三,設定界限與調整工作模式。若無法完全休假,可透過減少工時、降低任務難度,或採取遠距、分段工作等方式,減輕壓力並保護健康。有條件地出勤,比硬撐全力更能維持長期工作能力。
最後,接納休息也是生產力的一部分。許多人擔心休息會被視為不敬業,但長期心理壓力會削弱專注力與判斷力,造成的損失遠大於短暫休息。將休息視為投資,才能在職場上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