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台灣台北) 近年來只要上網查「療癒」,就會跳出將近四百萬筆結果,比查「升遷」還多了快六倍。社群上關於「身心健康」討論也愈來愈多,有調查顯示,過去一年與療癒相關討論聲量暴增 154%。為什麼大家突然這麼需要被療癒?
隨著生活壓力升高,療癒相關討論與需求明顯攀升,越來越多人願意花費在紓壓與情緒照顧上,帶動療癒經濟快速成長。

其實療癒需求會變大並不意外。疫情後社會節奏不但沒有放慢,反而變得更緊繃。物價漲、工時長、生活壓力大,導致大家下班後都想找一點方式「讓自己舒服一點」。有些人靠喝杯飲料,有些人會去按摩、運動,或是買瓶能讓房間更放鬆香氛。各種療癒課程、身心靈工作坊、冥想教室也因此在市場上越開越多,看得出來療癒已經變成一種很普遍日常需求。
拆解這股療癒熱潮商機密碼,其實關鍵在於現代人不只重視養生,更重視「養心」。有研究指出,全球健康相關市場規模已突破1.5兆美元,並以每年約5~10%幅度持續成長,其中與「身心平衡」有關服務明顯變多,說明療癒正從流行趨勢變成一門真正長期商機。
從數字看得更清楚。近年約有四百萬人深受失眠困擾,超過兩百萬人有不同程度憂鬱症狀,這已不是少數人問題,而是許多人每天都在面對生活現實。療癒相關消費也反映出這股需求,2024年全球療癒經濟規模已達6.8兆美元,並在一年內維持將近8% 的成長幅度,顯示這塊市場仍在快速擴張。另外,有超過七成上班族表示工作壓力正影響健康,也促使更多企業開始重視員工的身心狀況與情緒支援。
療癒經濟之所以快速擴張,是因為它抓住了每個人生活中最真實需求。上班累了一天,下班後只想躺著滑手機、聽音樂、洗熱水澡,也是一種療癒;假日不想跑遠,去做個按摩、上一節瑜伽課、畫畫放空,都能讓心情好一些。這些看起來微小選擇,其實正組成一個龐大市場,也變成許多人維持心理平衡重要方式。

整體來說,療癒已經不是什麼神祕或高深名詞,而是我們生活裡很正常的一部分。無論是為了睡得更好、讓心情輕鬆一點,或只是想在忙碌和壓力之間喘口氣,這些花費都代表著現代人對「好好生活」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