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美國紐約) 現在開車真的越來越不方便了!以前只是停車要付停車費,現在連塞車都得掏錢,付所謂的「塞車費」!為緩解城市交通壅塞現象,紐約市於本週起對進入曼哈頓市中心車輛實施塞車費制度,實施首周每天約減少4.3萬輛車。
交通壅塞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僅紐約,英國倫敦、新加坡和瑞典斯德哥爾摩也都推行了收費制度,試圖緩解都市交通壅塞,改善車流擁堵的情況。

紐約市於本週起對進入曼哈頓市中心車輛實施塞車費制度,工作日高峰時段進入特定區域需收取9美元通行費。政策實施後,市中心車流量減少7.5%,每天約有43,000輛車避開進城,這不僅紓解了壅塞問題,也讓大眾運輸更加順暢。
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長,交通壅塞已成為全球都市普遍面臨的挑戰。很多人聽到這個訊息都覺得不可思議:「塞車也要收錢?」但這其實是一些大城市為了對抗交通壅塞想出的辦法。雖然聽起來像是在懲罰開車族,但透過收費限制進城車流量,不只讓路況好轉,也能改善空氣品質,甚至把這筆錢用在修公共運輸上,達到雙贏效果。
除了美國紐約外,英國倫敦、新加坡和瑞典斯德哥爾摩也有收取塞車費,這些地方的做法值得參考。
英國倫敦
倫敦從2003年開始對進入市中心的車輛收費15英鎊,若沒按時繳費還可能被罰款,其目的是減少車流量和空氣污染,讓更多人選擇搭乘公共運輸。不過,也有一些優惠,例如電動車和殘障人士車輛可以免收費,倫敦居民也能享受九折優惠。雖然政策推行多年,但因為人口增加、車輛變多,交通壅塞問題仍然存在。
新加坡
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收取塞車費的國家之一,早在1975年就開始這項政策,後來升級為電子道路收費系統(ERP)。這套系統非常先進,車輛經過指定路段時會自動扣款,費用根據不同時段和路段而定。除此之外,新加坡對買車規定很嚴格,必須申請「擁車證」,高額的用車成本讓很多人選擇搭乘公共運輸,有效減輕交通壓力。
瑞典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在2007年開始實施塞車費政策,收費區域是市中心。根據不同時段收取不同費用。不過,電動車、摩託車和公車這類車輛則可以免收費。這項政策實施後,市中心高峰期的車流量減少了四分之一,空氣品質也有明顯改善。

塞車費雖然是減少車流的有效政策,但並非解決交通壅塞的唯一方法。除了搭乘大眾運輸或共乘外,選擇更環保的出行方式,如步行、騎自行車或使用電動車,不僅有助於緩解城市交通問題,也能為減少碳排放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