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美國芝加哥)儘管日本社會對「共享」概念一向保守,共享經濟市場卻在近年快速膨脖。根據日本共享經濟協會統計,2021年市場規模已達2.4兆日圓,截至2024年更突破3兆日圓,並預估到2030年將衝上14兆日圓。
全球消費正走向「擁有」轉為「使用」,共享經濟已成未來主流。從交通、住宿到技能交換,這股浪潮反映出世代價值轉變,也挑戰企業與社會制度設計。

全球共享經濟浪潮早已興起。研究顯示全球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在2024年約達 1.6兆美元,並預期到2030年將突破 3.8 兆美元。從Airbnb、Uber到滴滴,模式快速滲透各領域。雖然日本起步相對緩慢,但在數位支付普及、政策鬆綁與疫情後消費行為轉變下,市場氛圍已逐步改變。研究指出,共享經濟不僅滿足消費者對低成本與效率的需求,也能促進資源循環,符合永續發展的目標。
在日本最具代表性案例之一是短期勞務平台Timee。這家新創公司在2024年7月登上東京證交所,成為當年度日本規模最大IPO之一,上市首日股價大漲28%,市值突破1,200億日圓。該平台允許想找零工的人即時上線接單,以時薪方式在餐廳、旅館或零售業工作,補足企業人力缺口。這不僅解決了日本少子高齡社會下的勞動力短缺,也展現共享經濟如何與勞務市場緊密結合。
此外汽車共享服務Times Car、技能共享平台Coconala、物品租借Anyca,以及住宿共享Airbnb,逐漸被不同世代納入生活。這些平台共通點是便利,讓「不用擁有、只要需要」理念落實日常場景。年輕世代對共享經濟接受度特別高。Z世代與千禧世代在意體驗而非擁有,他們願意租借代替購買,不僅省錢,還能減少浪費與呼應環保行動。

然而共享經濟在日本仍面臨不少挑戰。制度環境相對保守,消費者對於安全與保障的高度重視,也限制了共享平台推廣。整體而言,日本的共享經濟雖仍在摸索階段,但已逐漸滲入生活。無論是為了省錢、便利,還是響應環保,共享模式正被更多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