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美國埃文斯頓) 民以食為天,預測全球肉品消費量在2050前會達到4.7億噸,大量的肉類消費對地球造成環境傷害,根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數據報告,畜牧業每年排放約7.1兆噸的二氧化碳,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8%,面對日益嚴重的地球暖化問題,科學家提出「人造肉」解套方法,但民眾買單嗎?
自2010年,歐美掀起一股人造肉風潮,提倡食用人造肉降低碳排量,拯救日益高漲的地球暖化危機。只是人造肉真的比「真肉」更好嗎?
看中人造肉的廣大商機,許多新創公司正積極研發符合大眾口味的人造肉,其中最為廣泛人知的選項之一就是使用植物製肉(plant-based meat)。有數據資料說明,若將植物肉與畜牧肉品相比較,人造肉僅需使用1成的水與土地使用量,整體碳排量還可降低約9成左右,有助地球環境永續發展。除此之外,植物肉的總熱量與飽和脂肪量都比真肉含量少,有減重需求的民眾也可考慮一下。
除了植物肉外,現在人造肉種類日益增多,如細胞培養肉(cultured meat)、3D列印肉(3D-printed meat)或是空氣肉(Air Meat),各家製作方法雖不同,但共同目標都是提供人類飲食更多選擇,並且有利地球減少碳排量。
3D列印肉其實就是把各式植物蛋白製成可食用的墨水,並加入3D列印機裡列印成肉的形狀。聽起來很神奇,只是價格也不太親民,目前英國有些餐廳提供3D列印牛排,每公斤要價約26美元到39美元。
另外,還有一種是空氣肉,這是一種外型看起來像麵包的人造肉,可以經由加工後製成漢堡肉品,原本是美國NASA為太空人準備的食物,科學家發現Hydrogenotrophs這種細菌,可像製作優格或麵團一樣,把原料轉化為粉末狀的蛋白質。之後在粉末中加入水,Hydrogenotrophs就可藉由吞食二氧化碳的方式,將水中的氫轉化為食物。
雖說吃原型食物最簡單,也最能降低碳排放,但人造肉卻能提供愛吃肉者更多新選擇,減少真肉使用量,釋放更多森林與資源,也是對環境友善的食物之一。不過,無論是哪種食物,吃光光,不浪費,珍惜食物才是最愛護地球最佳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