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日本東京) 走進東京新宿鬧區,映入眼簾是一家沒有收銀員、沒有服務員的便利商店。顧客用手機掃碼進門、拿取商品後,由天花板攝影機與貨架感應器記錄購買行為,最後在手機上完成自動結帳。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日本「無人商店」的現實日常。
日本「無人店」快速興起,這場零售革命在勞力短缺與科技推進下,正悄悄改變日本人消費日常。

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加劇,日本正面臨人力資源短缺嚴峻挑戰。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15至64歲的勞動人口已連續下降12年。各大企業為因應人力不足,紛紛投入「無人化」與「自動化」技術,其中以零售業轉型最為顯著。
從全家(FamilyMart)到Lawson,各大連鎖便利商店陸續試行無人模式。部分店鋪導入自助結帳機、自動感應門禁與AI監控系統,降低人力配置,提升營運效率。例如LAWSON早前於大阪中百舌鳥站推出「步行支付」無人商店,顧客只需進入商店、拿取商品即自動完成結帳流程,成為日本交通樞紐自動化應用範例之一。
不只結帳,部分日本商店已導入AI補貨機器人搭配遠端監控支援,每日可完成上千項補貨任務,等同於一名兼職人員效率。這種「虛實整合」模式,讓無人店從單純自助服務進化為幾乎無需現場人力營運型態,也提供偏鄉地區與特殊族群更多服務彈性。
日本無人店並非孤例。根據市場研究機構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無人商店市場規模已達120億美元,預計將以年均8.8%速度成長,在2032年達到超過250億美元。全球無人商店的發展,主要受到零售自動化技術成熟、AI與感測器成本降低,以及消費者對便利與即時服務需求提升等因素推動。自Amazon Go、阿里巴巴淘咖啡到各地便利商店無人分店陸續展出,無人商店已逐漸成為零售產業的重要創新方向。

除了效率提升外,無人店也因應了疫情後民眾對「非接觸式服務」需求,越來越多消費者傾向選擇無需與他人接觸的購物方式,進一步促使無人店加速佈局。不過,無人商店快速發展也帶來不少挑戰,部分消費者擔心個資安全與隱私外洩,也有長者反映操作介面太複雜,對高齡顧客不夠友善,未來設計應導入語音導覽、簡化介面與多語系提示,讓科技不只是效率工具,也能成為友善服務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