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美國波士頓) 在東京街頭,不難看見幾位年輕人圍著一張復古咖啡桌,細細端詳桌腳的線條與歲月留下的痕跡。他們或許不是為了便宜,而是想在生活中添一點質感,一種帶著溫度、少了製造味的選擇。
隨著永續意識抬頭,愈來愈多人選擇用舊物打造新家,不僅減少碳排,也為森林資源留下一線生機。

在日本這樣的「選擇」早已變成日常文化。根據統計當地二手商品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突破3.1兆,比前一年增長7.8%。其中,品牌商品佔2023年總額的3,656億日元,成長19.4%。預計2030年將上看4兆。這股成長不只來自經濟考量,更是反映年輕世代對環境、生活美學和消費方式重新思考。
傢俱產業在全球森林資源耗損與碳排放中,扮演關鍵角色。根據全球森林觀察(Global Forest Watch)統計,世界每年因各類開發用途砍伐森林面積高達1,500至1,800萬公頃,傢俱生產便是其中一大因素。除此之外,製作一張沙發所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高達47公斤,相當於燃燒約5.3加侖汽油碳足跡。這樣的環境成本,正是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二手傢俱的重要背景。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二手傢俱環境負擔幾乎可以忽略。它們原已完成一次生產流程,重複使用不僅避免了資源重複開採,也大幅減少運輸與加工過程的排放。同時,許多設計經典舊傢俱,在重新進入市場後,不僅保存了製造時代的工藝,也因稀有與個人化而更顯珍貴。每一次「循環再用」都是為地球多保留一點綠意的行動。
除了中古市場流通,許多新興設計品牌也投入再製家具與模組化設計。他們運用回收木料、在地工坊,並以易拆解、易維修形式延長家具壽命,減少資源損耗,打造可持續的產品循環。這些做法也讓家具價值不再僅限於新品光鮮,而是包含它背後碳足跡、材源責任與再生潛能。

全球每年砍伐樹木數以億計,光是傢俱業就消耗大量木材,成為森林負擔之一。而翻開二手傢俱世界卻是另一種美好在發酵,它們不像新品那樣需要砍伐森林、消耗能源,也不帶來製造過程碳足跡。許多古董傢俱原本還堆在閣樓裡,如今被帶回家,在時間裡繼續陪伴新生活,帶來溫度,也替地球爭得喘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