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台灣台北) 孩子打電動好不好,真的只有壞處嗎?根據美國最新的大型研究發現,接受測試及分析的近二千名兒童中,每天玩電玩遊戲3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兒童與未玩遊戲的兒童相比,認知功能測驗結果較好,包含控制衝動行為的能力及工作和念書相關的記憶力都因此提升,此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開放期刊》(JAMA Network Open)。
美國最新大型研究發現,接受測試的近二千名兒童中,每天玩電玩遊戲3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兒童與未玩遊戲的兒童相比,認知功能測驗結果較好,包含控制衝動的能力及記憶能力都因此提升。
以往已有許多研究探討電玩遊戲對於認知行為的影響,但礙於樣本較小以及對於引發關聯的生物學機制不夠清楚,因此未能有較具象肯定的解釋,但可從中得知遊戲畫面對於大腦神經影像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對於家長而言,總覺得電玩遊戲對孩子負面影響較多,擔心孩子會耗費時間沉迷其中,或是養成暴戾之氣。
這個研究主要由美國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的研究團隊主導,分析統計2000名9到10歲即進入參與ABCD研究計畫孩童的數據資料。ABCD研究計畫是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NIDA)共同資助的「青少年大腦認知發展」研究計畫(Adolescent Brain Cognitive Development,ABCD),藉由本次研究來了解電玩遊戲與兒童認知行為之間的關聯。
研究團隊檢視了參與兒童的問卷、認知能力及腦部影像資料,將這近2,000名兒童分為二組,一組是每天會花至少3小時玩電玩遊戲的孩童,一組則是沒有玩電玩遊戲習慣的組別,接下來讓他們分批接受2個檢測項目。會以3 小時作為分界點是因為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的學齡兒童面對螢幕的電玩時間建議為每天1至2小時,因此以超過此建議時間去評量二組兒童在衝動控制、記憶能力以及接受測驗時的大腦反應是否具有明顯差異。
第一個測試即是考驗他們的反應能力。請兒童依照螢幕上出現箭頭的指向方向,立即按下左或右的按鍵。當畫面出現「停止」符號,他們則需立即停下動作,不可再按下任何按鍵以測試他們控制衝動的反應程度。第二個是考驗他們的記憶能力。先讓受測兒童觀看過一些人臉圖像,再讓他們看一些圖片,去測試孩童是否可以辨別圖像相符度。
在運用統計方式去控制一些可能影響的原存變數,如父母親的收入、兒童心理健康狀態及智商等,研究團隊發現二項測試結果皆為有打電玩遊戲的組別表現得較好,反應較快和準確。在實驗進行當下也以磁振造影(fMRI)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發現打電玩遊戲的兒童,腦部與注意力和記憶力相關區域活動力較高,表現的較活躍。
也就是說有玩遊戲習慣的兒童大腦額葉腦區活動較多,因為這些區域與認知要求相關,可能是遊戲任務執行時會需要使用到上述提到的衝動控制和記憶能力有關,因此提升了這方面的能力表現。反之在視覺腦區的活動力相對來說較低,研究推論是因為遊戲時已反覆練習,所以大腦本身處理視覺影像時效率變得較高。
以往的研究大多傾向探討打電動可能與憂鬱、躁鬱及攻擊性行為增加具有關聯,但在這次的大型研究中發現,即使打電玩遊戲的孩子出現了與心理健康和行為差異相關問題,但與打電動之間的關係並不顯著,因此是否有具體的影響,有待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持續地觀察和探究,當然適當地把關孩子選擇的遊戲類型對於孩子的成長發育是相當重要的。
研究主要作者佛蒙特大學精神病學助理教授暨神經影像學專家同時也是電玩玩家的巴德.查拉尼(Bader Chaarani)提到,之前探討電玩負面影響的研究,通常參與者較少,也較無大腦影像學相關的證據佐證,因此研究侷限較大,代表性較不完全。這次的大型研究由NIH資助且持續進行中,相信對於青少年腦部認知發展會有更深入的了解,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公信力。
雖然目前還無法完全確定是打電動提升了孩子的認知能力,或是認知能力較好的孩童會花較多時間在電玩遊戲上,但可以肯定的是從此研究中讓我們了解了電玩遊戲與大腦發育間的互動關係,同時對於認知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影響。也許將來可以藉由選擇或是設計適合的遊戲來做可測量範圍內的大腦認知訓練練習,對於大腦的開發提供更多正向多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