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台灣台北) COVID-19疫情影響世界已將近二年半的時間,世界各國在努力提升疫苗覆蓋率以及加強治療技術和藥品研發後,紛紛開啟國門,解封重返日常生活。但是眾多確診者真的都能重返健康,無虞生活嗎?專家積極投入研究,觀察及調查染疫後是否會遺留副作用。《ScienceDaily》上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令人擔憂,研究調查顯示染疫後一個月至一年間,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和風險有上升的趨勢。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進行的研究顯示:感染COVID-19病毒後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相關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全球已出現至少1500萬例,在染疫後出現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留意疫後心血管健康。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大家的關注重點原本以疫苗和藥物的研發為主軸,並策略性地快速提升疫苗覆蓋率,進而進入與病毒共存的時代。但染疫後遺症一直也是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各界投入研究心力,希望能進一步地了解這個傳染病,以減少對民眾帶來的傷害。這篇刊登於《ScienceDaily》的研究發現無論是輕症或是中重症患者,受到COVID-19病毒感染後的一年間,心臟炎症、心臟病發作機率、心力衰竭、血栓、中風、冠狀動脈疾病以及死亡的機率都會上升。
此項研究為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所進行的研究,主導研究者為助理醫學教授暨醫學博士扎伊德.艾爾-阿里(Ziyad Al-Aly),艾里博士表示COVID-19 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相關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病毒感染造成的心臟受損無法輕易復原,有一定的機率會遺留終身性後遺症。研究進行時,全球約有 3.8 億染疫人口,其中已出現1500萬例在染疫後出現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特別留意疫後心血管健康。
研究主要針對感染者進行一年的健康觀察及統計分析,發現染疫者罹患心臟病的機率較未感染者高出4%,相當於在美國有300萬人在感染COVID-19病毒後出現心血管疾病併發症。與沒有受到感染的對照組比較後也發現,染疫者疫後出現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增加 72%、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63%、中風發生機率則是增加52%。整體來看,確診者疫後發生重大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比率較未感染者多出55%。
為什麼在感染後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提高,醫生認為可以是因為染疫時病毒藉由細胞表面受體「ACE2」侵入器官細胞,導致身體各部位如呼吸道、心血管、腸胃道等都遭到破壞,難以完全復原。加上病毒躲藏於細胞中會啟動身體的免疫機制,免疫系統會開始攻擊受到感染的細胞,就會掀起體內免疫風暴,讓器官出現發炎現象,最常見的就是心肌炎,若凝血因子異常則可能會引發血栓。
免疫風暴之下,心臟被攻擊後所留下的疤痕會出現異常放電症狀,可能會出現心律不整或是心臟衰竭。當心血管表皮及內皮發炎後,又會破壞修復後的斑點沉積,因而引發心血管疾病。不管是輕症或是中重症,多少都會造成體內器官被破壞,留下心血管相關的後遺症或併發症,因此不得不防。
醫生建議在受到COVID-19病毒感染後,即使已經痊癒,也要持續觀察追蹤身體狀況至少一年以上的時間,確保身體沒有出現明顯或是嚴重的後遺症,同時搭配健康的生活習慣,包含飲食、作息和運動等,提升復原力,減輕病毒傷害身體的機會。如果對於染疫後身體狀況有擔憂者也可到各大醫院的「COVID-19染疫康復者整合醫療門診」,讓專業醫護人員指導和陪伴你走過病毒感染後復原階段,早日回到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