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報導/台灣台北) 世界缺工已成風潮,許多國家莫不往外尋求移工人力,希望填補人力空洞。根據知名人力資源公司調查顯示,台灣第三季就業調查報告中最缺工的產業排名第一位的為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產業,排名第二的則是運輸物流業和汽車產業,排名第三的則為工業及材料業者,缺工比例分別為43%、41%及31%。
世界缺工已成風潮,根據知名人力資源公司調查顯示,台灣第三季最缺工的產業排名第一名為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產業,排名第二的則是運輸物流業和汽車產業,排名第三的為工業及材料業者。
這份報告的調查對象為630位企業雇主,主要目標是了解台灣企業在2024年7至9月間的聘僱狀況。排名人力荒第一位的醫療保健業和生命科學業,缺工狀況較上一季大增23%。由於全球人口結構往高齡化社會邁進,台灣也不例外,所以長期照護及慢性疾病管理都需要更多的硬體設施以及人力人才,才能因應照顧和連鎖藥局拓展所需的人力需求。
醫療保健業的缺工原因主要為病人增加太快,第一線員工即使是休假也常要隨時待命,工時較長且壓力極大。醫護人員要先熬過嚴格的訓練階段,成為合格藥劑師或是護理人員,接下來面臨的就是輪班工作的過程。由於病人和長者的照顧不適合隨便換人,且也需要交接時間交代患者的狀況,所以常常會有隱藏工時產生,且看顧時也會有不少突發狀況需要處理,除了影響下班時間,也會加重壓力,因此流動率相當高。
原本排名第一位的運輸物流業則落居第二名。COVID-19期間因為居家上班及線上學習,所以相當仰賴宅配來獲得日常備品,因此當時硬體設備和人力需求大增許多。疫情過後,國內外旅遊人口增加,機場、航空業者以及機場捷運都需要更多的人力來因應全球旅運成長,因此需求人力數量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而且運輸物流業和汽車業的缺工情況其實是互為影響,不只是駕駛或是站務人員缺工,要維持安全的運輸,少不了的就是各種運輸工具的檢修人員。從一般汽車業的技工不足,到電車、船隻和飛機的維修人員不足,拉長了維修所需的時間,也讓日常檢護的品質下降,不只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埋下了交通安全的隱憂。
除了醫療和運輸產業外,觀光餐飲業也一直面臨人力不足的狀況,約有五成企業有正職員工不足問題,尤其是缺少清潔、房務以及餐飲服務人員,只能盡量以兼職員工或是冀望以移工來填補人力空缺。在人力空缺的情況下,有些餐廳只好縮短營運時間或是改採取預約制來因應缺工問題,同時提出獎金制度希望可以留下舊員工,也吸引新血加入,讓人才願意留在服務業。
根據台灣觀光署在202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旅館業缺工人數約為8000人,其中清潔和房務人員約佔5500人。隨著外來旅客增加,旅館業也開始擴充房間數,預計到2025年缺工人數將超過一萬人,人力將更吃緊,且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解決方案,讓業者十分憂心。
服務業因為工時長、薪資不高加上假日需要輪班,在求職市場上本來就處於劣勢。近年來因為少子化及就業意願改變的影響,讓缺工狀況變得更加嚴重,將近7成業者因而調整營業方式。除了前面提到的增加兼職人員比例和調整營業時間外,有些業者則是引進智能點餐及線上支付系統,都是為了緩解人力的需求。
產業人力荒是否可以藉此緩解呢?目前還不是那麼樂觀,因為在COVID-19時期,服務業人力需求大量下降,造成人力轉移到其他產業。加上現代人的觀念較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所以時間上有彈性、工時較短或是能夠周休二日的工作較收到大家的青睞,相對來說想要成為醫護人員、物流人員、運輸業技工以及餐旅業服務人員的意願就會下降,只能倚賴業者的薪資福利和政策面引進外來人力,來緩解日漸加劇的人力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