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美國波士頓) 因全球暖化與碳排放增加,兩棲類動物正以驚人速度消失中。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發布最新報告顯示,有41%的兩棲動物被發現處於滅絕邊緣,包括青蛙、蟾蜍和蠑螈等,這篇文章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自2004年以來,已有4個物種宣布滅絕,目前兩棲類動物是IUCN紅色名錄上第二大受威脅的群體,已有41%兩棲動物瀕臨滅絕。
全球兩棲類動物急遽減少,已有數百種脊椎動物消失,科學家認為主要原因是棲息地受到人類破壞和感染疾病。對環境極為敏感的兩棲類動物,需要穩定的生活環境,氣候變遷使他們生存受到威脅,更糟糕的是,兩棲類動物消失的速度遠快於我們研究牠們的速度。
兩棲類自三億年前就存在地球上,是古老的四足動物。研究發現,自2004年以來,已有306個物種瀕臨滅絕,牠們的滅絕是給人類的嚴重警訊。受到氣候變化影響,各地極端高溫、野火、乾旱和颶風頻傳,棲息地被破壞後,兩棲類動物們經常被迫適應或遷移到其他地方,對環境的變化敏感的牠們,當環境變化太快,無法適應新環境的兩棲類生物就會面臨滅絕的危機。
除了受到棲息地破壞影響外,感染疾病也是促使全球兩棲類動物急遽減少的原因之一。全世界有超過2,800種兩棲類受到壺菌Batrachochytrium salamdrivorans (Bsal)威脅。其中,最嚴重就屬蠑螈。當蠑螈感染壺菌後,皮膚會比平常厚上數倍,最終無法呼吸及離子調節失調而死亡。壺菌傳播非常快速,由於北美擁有世界上最多樣化的蠑螈群落,科學家擔心當人類經常進行跨洲旅行的時候,壺菌也跟著跨洲移動,不小心就把來自亞洲和歐洲的壺菌進入北美大陸。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數據顯示,兩棲動物物種中有41%處於瀕危邊緣,這比例遠高於哺乳類(26.5%)、爬蟲類(21.4%)和鳥類(12.9%)。但我們也無須太悲觀,因自2004年以來,環保意識逐漸提高,棲息地保護措施受到重視,保育行動直接改善了63個物種狀況。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兩棲動物專家組紅色名錄管理局協調員Jennifer Luedtke Swandby呼籲大家不能繼續低估這一威脅,現在開始還不算太晚,兩棲動物保護行動計劃,需要迅速採取行動。保護和恢復森林不僅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而且對於地球氣候變遷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