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身障運動會甫落幕 適應體育發展不停歇

(圖/翻攝自中華民國111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官網)

(Merxwire/台灣台中) 兩年一度的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上個月在台中完美落幕。本屆參與的身障選手們表現精彩,充分展現最真實的運動家精神。此項賽事向世界接軌,以各大國際賽事為競賽項目,近年來台灣身障選手也在國際上取得不錯的佳績。

為了推廣運動平權,體現共融精神,體育署在今年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成立「適應體育發展中心」,期能整合大專院校體育與特教資源,透過縣市政府、大專院校師資育成、國民教育發展階段課程優化之多管齊下,以落實適應體育(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的融合式教學,期待從校園中的轉變,培育出更多優秀身心障礙選手。

適應體育是特殊教育的其中一環,是一種根據個人情況客製化的體育教學方法;是具變化性且能發展體能的活動、遊戲、運動或韻律計畫,服務的對象為失能者(指無法安全及成功地參與一般體育活動者) ,是治療及復健身心障礙者的有效方式。

國內從事適應體育教學有多年經驗的「阿偉適應體育」創辦人詹聖偉表示:「適應體育的核心精神在因材施教,把運動中的動作、技術、規則做調整,來為特別的族群進行教學,這就是適應體育的概念。」詹聖偉以一個特殊生為例,這位小朋友觸覺特別敏感,碰到水會尖叫,阿偉在教學上使用系統減敏法,系統化降低他害怕的情緒,先消除他小小的身軀面對廣大游泳池的焦慮,慢慢用水瓢、臉盆裝水漸進式接觸,輔導他直到願意下水後,學習能力突飛猛進,最後加入學校的游泳隊,參加比賽,甚至在課業方面也因為有自信了而取得優異的成績。

適應體育在美國的發展,始於1975年的身障兒童教育法(Education of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該法案承認體育是一項直接服務,必須向每位接受免費、公共教育的身障兒童提供專門設計的體育課程。在1990年頒布的身障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 IDEA)繼續強調在普通課程中對身障學生的教育以及家長參與教育計劃。根據聯邦法律,只要學生屬於IDEA確定的13種殘疾類別之一且又提出需求,即有資格參加此特殊教育計劃。美國的民間機構,全國身障者體育聯合會(The National Consortium for Physical Educa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NCPEID),在影響適應體育教育、活動領域的方向和發展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其使命是促進和鼓勵身障者在體育活動、體育教育方面的推廣和研究。NCPEID還制定了適應體育國家標準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National Standards, APENS),以建立和維護適應體育教師的知識體系,確保能提供優質的適應體育服務,並透過相應的考核,以衡量教師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通過APENS考試後將成為一位合格的國家認證適應體育教師。

依衛生福利部統計,去年(2021)底年台灣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120.1萬人,占總人 口之5.1%。為了不讓這些人口想運動的受教權利被剝奪,運動平權的觀念需要持續推廣。適應體育在國外已發展成主流的學科,在國內正在萌芽發展的階段,相關特殊學校、工作室陸續成立後,讓更多學員有接觸運動的機會,也讓全民參與並了解,消除身障歧視,達成共融精神。

Related posts

選錯時間運動 小心事倍功半還減到肌肉

無價的投資! 為什麼美國家長重視孩子們的體育培養?

動一動好健康 8種長壽運動排行出爐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