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行事曆逆勢回歸:科技時代,人們重新找回手寫的節奏

(MERXWIRE編譯/日本東京) 在行事曆 App、雲端工具早已融入生活的今天,紙本行事曆卻意外成為逆勢上升的生活夥伴。高橋書店在《2026年行事曆白皮書》中針對 1000 名日本受訪者調查後發現,竟有一半的人仍主要以紙本方式管理行程。顯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手寫這件事依然讓許多人無法割捨。


紙本行事曆再受青睞,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指出,手寫能帶來整理思緒與生活節奏安定感,與數位並行更自在。


一年將近尾聲,各大商家已開始販售 2026 年紙本行事曆。(圖/MERXWIRE)

調查發現,受訪者選擇紙本的原因並不僅是「習慣」。不少人提到紙本的開放性:頁面空白處能自由延伸想法、畫線條、寫靈感,記錄待辦與日常觀察都不受格式限制。更重要的是,手寫能讓人停下來,與生活建立一種安定的連結。越來越多人將計畫本當成「生活整理箱」,從日程、情緒、靈感、心情到食譜、片段對話,都能自然地融入其中。

然而,紙本的愛用者並不是拒絕科技的一群。調查顯示,55.7% 的紙本使用者同時也搭配電子記事工具。他們認為兩者各有擅長領域:數位能提醒、同步與共享;紙本則適合思考、沉澱與脈絡整理。許多人也用紙本管理私人生活、用手機管理工作,形成更明確的界線與節奏。

半數受訪者表示,日常行程仍以紙本行事曆為主。(圖/MERXWIRE)

在眾多受訪者中,兩位不同年齡層的紙本愛用者分享了自己對手寫的依賴。一位正處於課業高峰的大學生說:「每天寫下進度,比看到手機提醒更讓我有掌握感。手寫能讓混亂的資訊被排好,就像把腦袋的電線重新整理一遍。」

而一位退休人士則說,他每天都會打開紙本,記錄散步路線、花朵盛開的時間或突然想到的料理想法,「翻著那些頁面就像在回顧自己這一天活得怎麼樣,紙本讓生活變得更有味道。」

面對紙本與數位工具並行的潮流,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 也提出幾項更貼近生活的建議,希望使用者能在兩者間找到最舒服的節奏。他們指出,紙本非常適合用來「慢下來」:用於思考、規劃、寫下願望或長期目標,可以讓心緒更清晰;而數位工具則最適合作為「提醒與行動」中心,特別是需要跨裝置同步或團隊協作時更能發揮效率。

此外,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建議每週安排一段時間,把紙本裡需跟進的事項整理到數位工具中,避免遺漏。同時,他們也提醒,不必堅持只用其中一種方式,根據當下情境與心情做選擇,反而能讓生活更順暢、更自在。

Related posts

海味不再靠海?日本養殖漁業加速成為市場主流

療癒需求大爆發!壓力世代推動全球 7 兆美元商機

車站便當140週年 JR東日本63款名物角逐「便當將軍」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