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餐桌離不開魚,專家提醒挑對種類更安心

壽司料理反映日本日常飲食習慣,魚類營養價值受到肯定。(圖/Pixabay.com)

(MERXWIRE編譯/美國芝加哥) 近期法國多個城市宣佈,學校餐廳禁用罐頭鮪魚,原因是檢測出部分產品含有過量汞。此舉引發世界關注,當我們在享用魚類營養的同時,是否也該警惕潛在風險?


魚是人體重要營養來源,但在享受飲食與健康好處同時,也要注意魚種與份量,避開重金屬含量高的魚,才能真正吃得安心又有益。


大型掠食性魚類如鮪魚可能累積較多重金屬,適量攝取與選擇魚種十分重要。(圖/Pixabay.com)

魚類長久以來被視為健康飲食的一環。它富含Omega-3脂肪酸,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有助於腦部發展與維持記憶功能。除此之外,魚肉還提供高品質蛋白質、維生素D與碘、硒等微量元素,是均衡飲食的重要來源。相較於紅肉,魚類脂肪含量較低,也更容易消化,因此常被營養師列為「健康蛋白質首選」。

在亞洲國家當中,日本魚類消費格外突出。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日本在1960至2000年間,人均魚類消費量長期位居世界前列。雖然近年因肉食文化普及而有所下降,但魚仍然是日本飲食文化核心。壽司、刺身、烤魚、魚湯,從家庭餐桌到高級料理店,魚都是不可或缺主角。

更特別是日本學校將魚納入日常營養教育。許多小學營養午餐會供應魚料理,讓孩子從小建立「吃魚」習慣。漁港直送鮮魚、罐頭鯖魚與秋刀魚,甚至便利商店販售烤鮭魚飯糰,對許多日本人而言,魚不僅是蛋白質來源,更承載著文化、記憶與季節感。

除此之外,科學研究也驗證吃魚有健康效益。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食用兩份魚類,其中一份應為富含油脂的魚,例如鮭魚或鯖魚,以取得足量Omega-3脂肪酸。長期有規律食魚習慣的人,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和失智風險皆低於一般族群。

然而,並非所有魚都能「無限量」食用。大型掠食性魚類如鮪魚、旗魚和鯊魚,由於食物鏈累積效應,體內往往含有較高汞和其他重金屬。汞會干擾神經系統,長期攝取過量可能影響大腦發育,法國此次禁止罐頭鮪魚進入校園餐廳,就是基於預防原則。

適度食用多樣化魚類,有助攝取營養並降低重金屬風險。(圖/Pixabay.com)

總體而言,魚類的營養價值毋庸置疑,對心臟、大腦及整體健康都有正面效益。平時留意魚種選擇與來源、避免過量攝取重金屬含量高魚類,改採取「多樣化攝取」原則,也能降低累積風險,讓「吃魚」真正發揮最佳效益。

Related posts

跨年赴日血拚要注意!多家百貨初賣改為1月3日開跑

東京推官方婚配APP,撮合近300對情侶,AI助攻結婚率困境

研究揭示維生素 D、飲食與運動有助支援健康老化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