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是吃出來的!日研究:狼吞虎嚥易造成肥胖

研究發現快速進食者比非快速進食者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圖/Pixabay.com)

(Merxwire編譯/美國紐約)你通常一頓飯會吃多久?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忙碌的工作與學習讓許多人在進食時忽略了飲食節奏,狼吞虎嚥成為常見用餐習慣。然而,這種快速進食方式不僅影響消化系統,還與肥胖問題有密切關聯。


快速進食可能會導致肥胖或罹患糖尿病風險增加,建議吃東西時應細嚼慢嚥,調整進食速度,建立良好飲食習慣。


研究發現快速進食者比非快速進食者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圖/Pixabay.com)

來自《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一項日本研究指出,進食速度過快可能顯著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該研究找了近20萬名沒有罹患糖尿病且平均年齡63歲左右的人,進行飲食習慣調查。

研究人員分析受試者飲食習慣與糖尿病發病之間關聯,內容包括進食速度、飯後加餐、睡前加餐以及是否跳過早餐等。歷經3年期間調查糖尿病比例,發現吃得比較快的人當中有30%罹患糖尿病,比睡前吃零食和不吃早餐的人都還要高。

這項研究強調進食速度對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快速進食可能導致飽足感延遲,進而引起過度飲食和體重增加,這些都是糖尿病風險因素。因此,養成細嚼慢嚥飲食習慣,避免狼吞虎嚥,對於預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義。

當食物沒好好咀嚼就吞下肚對身體健康有許多不良影響。首先,快速進食會延遲飽足感形成,使人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食物,過量進食導致熱量攝取超標。此外,快速進食也會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因為未被充分咀嚼的食物需要胃腸系統額外努力來分解,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胃腸負擔過重,影響營養吸收,並使身體代謝變差,進一步增加肥胖的風險。

針對狼吞虎嚥引發的健康問題,專家建議應養成良好進食習慣,以改善健康狀況。細嚼慢嚥是關鍵,每口食物應咀嚼20至30次,讓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不僅有助於消化與吸收,還能給大腦足夠時間接收到飽足感的訊號。同時,規劃充裕用餐時間也十分重要,即使生活忙碌,也應避免邊走邊吃或倉促進食,建議每餐至少花費15至20分鐘,專心享受食物。

透過調整進食速度,可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促進整體健康。(圖/Pixabay.com)

此外,用餐時應減少干擾,避免滑手機或看電視等分心行為,將注意力集中於食物味道與口感,這樣不僅能提升用餐愉悅感,也有助於控制食量。選擇高纖食物則是另一個有效策略,多攝取蔬菜、水果和全穀類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能延長飽足感並減少過量進食可能性。

肥胖問題不僅關乎外貌,還會對心血管健康、糖尿病、代謝疾病等造成長期影響。建議放下匆忙的節奏,讓每一口食物都成為身體健康的養分,享受食物帶來的美好。

Related posts

早餐有多重要?研究顯示:想減肥更要吃早餐

日本大阪榮登《Time Out》2025亞洲最佳旅行地第6名

2024年日本白米市場報告:因飲食結構變化,年需求量下降10萬噸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