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動「短時居遊」 拯救城市生態危機

日本今年3月份的外國遊客人次達到308萬人次,是自1964年有紀錄資料以來的最高紀錄。(圖/unsplash.com)

(Merxwire綜合報導/台灣台北) COVID-19疫情減退後,國際旅遊復甦,日本成為全球的熱門旅遊地,不只是亞洲遊客旅遊地首選,也吸引許多歐美人士前往度假。加上日幣貶值,讓觀光成本下降許多,好玩又好買,更是吸引大量遊客前往。根據日本國家旅遊局(Japan 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JNTO)今年3月份的統計資料顯示,3月到日本的國際觀光客約有308萬人次,較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增加了11.6%,也是自1964年有紀錄資料以來,最高人次的月份。


COVID-19後國際旅遊復甦,日本一直是全球的熱門旅遊地,加上日幣貶值,讓觀光成本下降許多,更是吸引大量遊客前往。屢創新高的遊客人數雖然帶動了經濟復甦,卻也造成了觀光公害。


日本主要觀光城市因為擠進了較多觀光客,造成了各種亂象,引發生態環境危機。
(圖/unsplash.com)

由於遊客人數屢創新高,雖然可以振興疫後經濟,卻嚴重影響當地民眾生活。富士山及合掌村擠滿了觀光客,多處景點都有旅客違規穿越馬路及亂丟垃圾,造成環境和生態危機;到訪京都的遊客擅入私人用地拍照以及與當地通勤族搶搭巴士;和歌山高野町有117座寺院群聚,本來是莊嚴清幽之地,在觀光客來訪後,已造成人車擁擠亂象,包含當地唯一兩台救護車也為遊客所用,嚴重影響住民的居住安全與品質。

在日本迎來如此多的旅遊人潮後,卻引發了生態危機,所以現在必須思考如何處理這些觀光公害,因而推動起環境永續性的「短時居遊」(Staycation),引導遊客遠離主要城市,進入城市的外圍居住和旅遊。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城市中的擁擠人潮,一方面能帶動其他區域的發展,同時也能讓遊客放慢腳步去體驗不同的在地文化,加深旅遊深度。

帶著旅客短暫遠離主要城市,到二線或是更偏遠的地方居住遊玩,深入了解不同區域的風土民情和生態文化。即使是日本國內的居民在選擇遊玩地點時,也可以考慮這樣的旅遊方式,進一步地了解自己的家鄉文化,讓旅行不只是玩樂,更是一種緩慢的生活態度,藉此重新定位旅遊。

根據旅遊業者所發布的《2023年永續旅遊報告》顯示,目前旅遊業約佔全球8%的碳排放量,因此有四分之三的遊客支持「永續旅遊」,希望結合在地生態、住宿業者、社區、農漁民以及藝術家等所有相關資源,推動當地種植、當地飲食以及體驗當地的「短時居遊」模式。

以北海道為例,在2023年的4月至9月有96萬觀光人次,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增加了27.8%。許多人到北海道可能會往札幌市區跑,以及密集參觀很多著名景點。但現在當地嚮導會建議拉長旅遊時間以進行生態之旅,比方說前往知床認識生態環境。包括到硫磺山看活火山、到海邊看虎鯨、往牧場看棕熊、夏天去看五湖美景、冬天去玩流冰漫步。能有這樣豐富的行程當然是源自於北海道先天的地理與生態環境。

「短時居遊」除了能夠分散主要觀光城市過多的人潮,也能讓遊客深入地體驗在地文化。
(圖/unsplash.com)

靜岡縣下田市的日式旅館,在旅客到訪時,會先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想法,再依據他們的需求一起討論後決定觀光行程。大多數遊客對於自然遊覽行程以及體驗在地文化活動越來越有興趣,所以會參加農村體驗活動、參觀釀酒廠以及前往不同的自然景點欣賞四季風光。有些人甚至變成了常客,到訪多次體驗旅居生活。

即使是到日本最大的城市東京旅遊,也可以花點巧思,避開居住在擁擠的市中心,體驗外圍城市的迷人魅力和寧靜氛圍,讓旅行可鬧可靜,擇地而居。首先先了解外圍不同區塊的人文景點以選擇適合自己旅居的地點。往東走可以住在淺草或千葉、往西可以試試住在中野或吉祥寺、往北可以選擇北千住或川口,往南則可以住在川崎或橫濱。

除了以短時居遊模式來緩解觀光公害問題外,京都市也在6月1日新增二條「觀光特急公車」路線,分別由JR京都站開往清水寺及銀閣寺,以區隔觀光客和當地居民所搭乘的公車,希望減少居民因為過多遊客而搭不上車的窘境。這樣才能在推動觀光產業的同時,透過合理分流方式減少擾民問題,在住民和遊客之間取得一個較好的平衡點。

也許這樣的觀光轉型對於長遠性的觀光產業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影響,一方面可以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一方面也能加深旅遊深度,同時也增加了遊客停留的天數,讓更多的美景和文化被看見。旅遊不只是走馬看花,也是體驗風土民情的最好時機。

Related posts

日本郵政新年明信片發行量創新低 結合禮物傳遞服務帶動買氣

每天冥想靜心 找回專注力和好心情

每天少糖多水果 健康益處多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