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總感到焦慮? 試試3招簡單幫自己紓壓
(Merxwire/台灣台北) 從2019年底到現在,COVID-19已在全球蔓延,病毒多次變種及傳播,人們被迫改變了生活模式;有些人在家上…
(Merxwire/台灣台北) 從2019年底到現在,COVID-19已在全球蔓延,病毒多次變種及傳播,人們被迫改變了生活模式;有些人在家上…
(Merxwire/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已影響全球人類兩年多的時間,雖然全球疫苗覆蓋率持續上升,但仍有民眾對疫情感到擔憂…
WHO於23日宣布將猴痘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和COVID-19和小兒麻痺症同列入最高警戒級別。結至今日全球已有來自75個國家,18,000多名病例。美國單日確診數已破千人,舊金山將於8月1日進入緊急狀態。
(Merxwire編譯/美國華盛頓特區) 隨著科技發展快速,人們的生活已離不開網路,再加上疫情影響,越來越多人習慣在網路上進行購物和娛樂活動…
澳洲最新《環境狀態》科學報告提到氣候變遷造成環境變化,引發生態問題,加劇了無尾熊的生存危機。世界自然基金會呼籲大家重視這個問題,不然在我們有生之年,無尾熊將從世界消失。
感染COVID-19病毒後,近一半的人在一年後仍受嗅味覺異常所苦,因而影響到日常飲食、關係建立、情緒問題與記憶力。專家建議藉由每天的氣味刺激和搭配特調食譜,慢慢地找回失去的味道。
歐洲地區遭到熱浪襲擊,多地已刷新高溫紀錄,繼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國突破攝氏40度的高溫後,英國氣象局已針對異常高溫發布全國緊急特報,部分地區更發出首次紅色「極熱」警報,預估下周可能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新紀錄。
「大離職潮」概念是德州農工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安東尼.克洛茲於2021年5月提出,認為疫情造成大環境變動也牽動到就業市場。員工對於工作期待轉變,期望維持生活與工作間的平衡,希望職場環境更加公平合理,讓自己有自主展現能力的空間並得到理想報酬。
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企業轉為遠距上班及混合式辦公,員工體會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好處,希望維持彈性上班模式,兼顧生活。企業主則期望員工回到辦公室,以創造堅實效率與團體文化,如何找到中間平衡,營造良好工作環境將是重要課題。
美國心理健康協會針對企業員工進行調查,以了解COVID-19疫情下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態。7成員工在疫情下無法專心工作,78%的員工認為疫情帶來的工作壓力已影響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擔心被傳染及感染後影響到工作和經濟,因而牽連到情緒,也讓ˋ憂鬱症和焦慮症的機率升高。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