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雨水、空氣都遭污染 塑膠微粒無孔不入

(Merxwire/綜合報導) 近年來,塑膠微粒對海洋生物以及人類造成的危害已越來越明顯。自2020年美國化學學會(ACS)一場會議中,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團隊首次證實塑膠微粒可以被人體器官吸收和積累,世界更加關注塑膠微粒對人體的影響,並研究塑膠微粒進入人體的途徑。


塑膠微粒指直徑或長度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多數來自海洋垃圾工業廢料家庭污水,進入生態循環後,可能藉各環節回到人體自身。


海洋垃圾經由長期漂流及曝曬,將釋出塑膠微粒。(圖/unsplash.com)

人體中已有塑膠微粒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47個人體肝臟和脂肪組織樣本,為了從樣本中提取塑膠微粒,他們開發了一個電腦程序來計算微型塑膠的重量和面積。最終,研究人員在所有組織樣本中都發現了用於製造塑膠的雙酚A(BPA),證實塑膠已經進入人體器官。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我們從來不想危言聳聽,但我們十分擔心這些隨處可見的塑膠微粒已進入並累積在人體的組織中,我們不知道這些無法分解的材料會對健康造成哪些影響。」

此外,維也納醫科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也曾在成人糞便中發現塑膠微粒,其中以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和聚丙烯(PP)含量最高,而這些正是食品包裝及寶特瓶的製造原料。

塑膠製品衝擊生態環境,在魚類、干貝類中已出現塑膠微粒。(圖/unsplash.com)

塑膠微粒從何而來?

塑膠微粒多數來自海洋垃圾、工業及家庭排放。例如,海洋塑膠垃圾經長期漂流及曝曬,就會不斷碎裂及釋出塑膠微粒;工業製造在打磨或切割時皆可能產生各種塑膠顆粒;而當洗衣機洗滌含有塑膠成分的合成衣物時,微小的纖維可能脫落並透過污水管道流出。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還發現,塑膠製作的茶包會將數十億微型顆粒釋放到茶水中,用高溫開水沖泡茶包,更容易釋出塑膠微粒。

當人類不斷製造出塑膠製品,釋出的塑膠微粒就可能透過各種管道進入生態循環,最終進入人體。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研究人員格雷戈里·韋瑟比(Gregory Wetherbee)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雨水中含有塑膠微粒。當前還有其他研究證實,水域及空氣中​​也存在塑膠微粒,危害已經無處不在。

專家已證實,海洋、河川、湖泊,甚至飲用水中都有塑膠微粒。 (圖/unsplash.com)

當我們陷入塑膠危機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衛人員曾說:「塑膠微粒出現在各種水域、河流、湖泊、小溪、廢水,甚至是飲用水中。」儘管WHO在2019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飲用水中的塑膠微粒在目前上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但多數人仍對塑膠微粒的危害抱持警戒態度。

2021年12月,一份刊登在《有害物質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的研究發現,大量攝取塑膠微粒可能對人體細胞產生有害影響,在初步毒理學測試中,這些影響包括細胞死亡和過敏反應。由於人體實驗是不道德的,所以未來將進一步做動物實驗,以確認塑膠微粒對動物的影響。

隨著塑膠微粒進入生態環境,人類可能直到超出安全範圍才會知道它們帶來的後果,因此如何減少塑膠微粒、維護人類健康,並讓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必須關注的議題。雖然科學家尚未確認塑膠微粒對人體的影響,但如果我們不能阻止污染,下一代就可能得面臨更多的疾病和生態問題。

Related posts

愛吃堅果有福了!每日一份開心果護眼防老化

每天少糖多水果 健康益處多

京都旅館住房率創歷史新高 帶動夜間賞楓熱潮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