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廚房海綿比實驗室培養皿更適合細菌繁殖

(Merxwire編譯/美國華盛頓特區) 海綿含有大量細菌,這已經不是秘密,但多數人以為這些細菌來自於食物殘渣,實則不然。美國杜克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除了食物殘渣以外,海綿本身的結構體就適合微生物生長,甚至比實驗室的培養皿強得多。該研究發表於2月份科學期刊《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顯示,洗碗用的海綿蘊含大量細菌,比起實驗室的培養皿,廚房海綿的結構體更有利於微生物群落和繁殖。


科學家發現廚房海綿比實驗室培養皿更適合細菌繁殖。(圖/xframe.io)

為了解各種微生物偏好的結構環境,研究團隊針對不同的結構空間劃分進行研究,希望找出結構的複雜性和大小等因素是如何影響微生物動態。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的方法改造了80種大腸桿菌的菌株,讓細菌能夠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以便於在不同的結構空間中培養及觀察它們。

在研究中,有的結構體含有6個孔洞,有的含有1500個孔洞,但孔洞太細或太粗都會影響細菌生長,導致繁殖效果不佳。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細菌喜歡共同成長,而另一些細菌則喜歡單獨存在。那麼,如果在一個結構體內,同時具有社區房和獨立房,就會有更多細菌居住在裡面。

在哪裡能找到這種適合不同細菌混居的環境?土壤就提供了這種最佳的混合住房環境,而廚房中的海綿也是如此!研究人員嘗試了類似廚房海綿的結構,發現在這種結構體內,細菌繁殖效果最好。

廚房海綿的結構適合細菌群落。(圖/unsplash.com)

作者之一的杜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教授Lingchong You在《每日科學(ScienceDaily)》報導中表示:「小孔洞會傷害那些需要與其它菌株共生的細菌繁殖效率,而大孔洞又會損害那些容易受到其它菌株干擾的細菌,因此大小適中的孔洞最適合總體菌群的繁殖。」

Lingchong You教授指出,實驗證明,使用海綿培養細菌,是一種可以提升整體微生物繁殖效率的簡單方法。海綿的結構提供了微生物一個完美的家園,也許這就是海綿如此髒的原因。

你多久換一次廚房海綿?當你的海綿變成細菌社區,或許頻繁更換海綿才是治根的方法。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海綿時,盡量讓它們保持乾燥,且時常進行消毒,也是抑制細菌生長的方法之一。

Related posts

日本郵政新年明信片發行量創新低 結合禮物傳遞服務帶動買氣

每天冥想靜心 找回專注力和好心情

愛吃堅果有福了!每日一份開心果護眼防老化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