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台灣台北) 近年來,台灣地區的比特犬傷人事件頻傳,使民眾開始重視比特犬特殊的攻擊性。人們提倡比特犬外出應由成年人陪同、配戴1.5公尺以下的繩鏈,以及配戴防止咬人的嘴套等防護措施,政府也同時透過《動物保護法》禁止飼養或輸入比特犬。
台灣即將於3月1日起禁止飼養及輸入比特犬,各地開始出現比特犬遺棄潮,有些比特犬甚至在街上流浪,恐引發公共安全問題。
依照公告,2022年3月1日起,台灣將禁止飼養或進口比特犬,包括美國比特鬥牛犬、史大佛夏牛頭犬兩品種皆屬規範範圍。已飼養比特犬的飼主應於2023年2月28日前,辦理寵物登記並註記品種為比特犬,以完成備查手續。
但是該法規還沒有生效以前,各地就出現了比特犬遺棄潮,台南市動保處接獲比特犬在外遊蕩的案件激增;桃園市動保處在街頭發現混種的流浪比特犬;新竹縣則傳出流浪比特犬咬死家貓等事件。
比特犬若在街上流浪,可能傷害人,也可能傷害其他流浪動物,甚至可能進到民眾家中攻擊寵物。例如去年12月嘉義地區發生果園三隻看門狗被比特犬咬死,今年1月6日在新竹地區則傳出比特犬闖民宅咬死寵物貓,流浪比特犬恐引發公共安全問題。
由於台灣2017年開始實施「零撲殺」政策,加上比特犬需要單獨一隻一籠安置,因此流浪比特犬將造成收容所很大的壓力和負擔。如果在2月28日之前,收容所內的比特犬還沒有被認養,那麼牠們就需要在收容所待到終老。
去年8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布2020年台灣流浪動物約有155,869隻,比2018年增加6.19%。雖然人們提倡「以認養取代購買」,但是流浪動物的數量還是在持續增加,導致許多收容所資源不足;寵物繁殖買賣、收容所資源不足等問題仍需大眾嚴謹看待。
另一方面,據內政部統計,去年1月到9月台灣新生兒數量約112,000多人,但全台貓狗新增登記數量在同期已經超過160,000隻,寵物動物數量遠遠超越新生兒,亦使動物相關政策變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