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注意! 肌肉不足恐提高心臟病風險

(Merxwire編譯/美國紐約) 隨著年紀增長,不運動的人更可能罹患「肌肉減少症」,且在肌肉減少的同時,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也隨之增高。來自西班牙巴塞隆納心理健康及生物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針對「阿提卡研究(ATTICA Study)」資料進行分析,發現若中年男性的骨骼肌肉量不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研究發表於《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心臟病風險和肌肉量有關!來自巴塞隆納的研究分析顯示,若中年男性的骨骼肌肉量不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肌肉量&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員對資料庫1,019名45歲以上的受試者進行分析;這些受試者在2001年至2002年加入研究時都沒有心血管疾病,他們報告了自己的活動量、飲食情況、吸菸習慣等,並提供骨骼肌肉量的測量結果,同時也做了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相關測試,包括血壓、血糖、體重、發炎指標等。

經過十年之後,研究人員發現約有27%的受試者得了心血管疾病,與骨骼肌肉量最低的人相比,骨骼肌肉量最高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了81%(以中年男性為主)。換句話說,在研究開始之際擁有越多肌肉的人,十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較低,但是該研究沒有加入時間推移的變化推估,因此無法評估肌肉量變化如何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

另一方面,雖然肌肉量和心臟病有顯著關聯,但是研究分析指出,女性肌肉量的多寡和十年後是否罹患心臟病沒有相關,主要原因可能是女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本來就比較低。

肌肉量較多的中年男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圖/Pexels.com)
肌肉量會隨年紀減少

大家對老人的理解,包括「經常摔倒」、「容易骨折」、「行動不方便」,多數人認為這些是骨質疏鬆症的症狀,一定是鈣質流失了,所以老人的動作才會變得緩慢。事實上「肌少症」也是導致行動緩慢的重大原因,當肌肉變少了,老人就會缺乏肌肉耐力和支撐力,變得容易摔倒,並且可能增加失能風險。

根據統計顯示,人體在30歲以後,每年大約減少0.5%至1%的肌肉量;40歲之後,每10年大約減少8%肌肉量;70歲之後,每10年大約減少15%肌肉量。

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及低身體功能表現都是肌少症的相關症狀。現代人營養不均衡、缺乏運動、久坐不動,可能就會導致「肌少型肥胖症」。這是一種肌肉缺乏和肥胖同時存在的疾病,就算外貌看起來不胖,但是肌肉過少、體脂肪過多,便容易失去平衡,並帶給關節很大壓力,使步行和爬樓梯變得困難。

如何遠離肌少症?保持均衡營養和運動!在飲食方面,關鍵就是補充優質的蛋白質,例如牛奶、雞蛋、瘦肉及豆製品。在運動方面,只有散步是不夠的,還必須做強度足夠的阻力訓練,例如彈力帶鍛鍊、舉啞鈴,或是在游泳池裡面走路,這些都是增加肌肉的訓練方式;增加肌肉量、遠離肌少症,同時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彈力帶阻力訓練是增加肌肉的運動之一。(圖/Pexels.com)

Related posts

日本故鄉納稅制度人氣飆漲 捐款突破1兆日圓

抗壓性與壽命有關?研究發現心理健康的人更長壽

天然的尚好?小心喝生奶比你想像還要不健康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