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美國芝加哥) OpenAI在本月推出新版ChatGPT,不僅能聊天,還能直接播放音樂、設計海報,甚至連工作任務都能一鍵完成。人工智慧進步加速發生,能力越來越接近萬能助理,你是否擔心AI即將取代人類的工作?先別緊張,科學家研究發現AI影響遠比想像中更溫和。
隨著人工智慧快速滲入各行各業,AI 工具正從聊天夥伴進化為全能工作助手,人們焦點也從會不會被取代轉向該如何與 AI 共事,成為現代職場無法迴避新課題。
根據耶魯大學最新發布報告,生成式AI自2022年問世至今已運作33個月,但美國並未因此出現大規模失業潮。這份研究分析2022至2025年間美國就業結構變化,結果顯示勞動市場依然穩定。研究人員認為AI目前扮演角色更像是「生產力輔助工具」,而非取代人力的威脅。許多職位因AI導入而提升效率,例如數據分析、內容製作與行政支援等領域。整體而言,美國就業率與薪資水準皆維持平穩,尚未出現明顯衰退。
不過,該研究也提出一項值得注意現象,即22至25歲年輕勞動者似乎比其他年齡層更容易受到AI衝擊影響。研究顯示在「高AI曝險職業」中,這個年齡層就業人數相較於低曝險職業減少約13%。研究團隊推測這可能與年輕人初入職場、工作經驗尚淺有關,當企業導入新技術時,往往傾向優先分配資深員工,使新進人員更容易被調整或取代。
但研究團隊也指出,這並不代表年輕人無法適應新技術,而是他們需要更多培訓與支持,學會如何與 AI 協作,以提升自身的職場競爭力。
在亞洲地區,日本情況與美國形成對比。由於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AI在日本被視為補足人手重要工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報告,日本勞工的AI曝險程度雖然低於美國,但生成式AI導入正逐步提升整體生產效率。
此外,根據跨國調查美國約有69%勞工使用過生成式AI工具,而日本僅31%。兩國都有約兩到三成的勞工表示擔心自己在未來十年被AI取代,但整體而言,日本民眾對AI態度較為保守,企業導入速度也更謹慎。
綜合來看,各地勞動市場共同現象是,AI 更像一位幫手,而非競爭者。耶魯大學研究指出人類仍掌握主導權,關鍵在於能否及時調整角色與技能。專家認為,未來十年將是人類與 AI 共存關鍵期,懂得運用它的人,將成為未來職場中最具競爭力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