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日本東京) 秋季是民眾食慾大開的季節,然而消費者面臨的卻是接連不斷的食品、飲料價格上漲壓力。根據帝國資料庫最新調查顯示,2025年10月共有3,024種食品及飲料產品調漲價格,平均每件商品漲幅達17%。與去年同期相比,調漲品項增加了100種,漲幅達3.4%,這已是連續第10個月呈現同比上漲,並且創下自2022年開始統計以來最長的連續漲價紀錄。
10月份共有3024種食品和飲料的價格將上漲,飲品佔大宗。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提供三招省錢對策,教消費者從日常飲品習慣著手,輕鬆節流又健康。
此次漲價品項以「酒類及一般飲品」類別最多,達2,262種,佔總數的74%,主要包含燒酒、利口酒與清酒等。此外,部分自動販賣機的飲料價格也將調整至約200日圓,引發消費者關注。
據了解,造成本次物價上升的主因,並非單純日圓貶值,而是受到原材料價格飆升、水電費高漲、勞動力短缺與物流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疊加所致。
回顧9月公佈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來漲幅前五名食品排名第一名是「白米」,價格比五年前上漲兩倍多,其次是「咖啡豆」,「巧克力」排第三,第四名是「果汁」,第五名為「乾海苔」。其中,「飲品」及其原材料即占兩項,成為物價飆升的重災區。
面對飲料價格明顯上漲,不少消費者表示生活成本壓力日益沉重。來自東京江東區上班族表示:「以前每天買一瓶綠茶或咖啡很平常,但現在一瓶要200日圓,真的負擔不起。我最近開始自己帶水壺泡茶,比較省錢。」
家有兩名學齡兒童的主婦則說:「小朋友喜歡喝果汁,但超市果汁價格一直漲。我現在改用當季水果自己打果汁,不只便宜,還比較安心,也讓孩子參與製作過程。」
針對近期飲料類產品價格大幅上漲,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 表示:「只要稍微改變生活習慣,即使飲料價格飆漲,依然可以守住荷包。」並提出三項實用建議,幫助消費者從日常生活中著手,調整消費方式以節省支出。
首先,建議可自行泡製綠茶或烏龍茶。選購大包裝茶葉在家沖泡,不僅健康、無添加物,長期下來也能有效降低飲料開銷。其次,善用當季水果搭配果汁機自製飲品,既營養又經濟實惠,還可依水果產季靈活選擇價格較親民的品項。最後,透過社區團購或加入合作社,以集體購買的方式取得大容量的茶葉、咖啡豆等飲品原料,再自行分裝攜帶,不僅能進一步壓低成本,也有助於減少一次性包裝所造成的環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