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送醫人數創新高,「道路中暑」比例明顯增加

(MERXWIRE編譯/日本東京) 在創紀錄熱浪下,中暑案例持續攀升。日本總務省消防廳統計顯示,從5月至本月中旬,全國已有超過75,300人因中暑送醫,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道路中暑」比例逐年上升,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呼籲民眾防範道路中暑,並提供《避免道路中暑五項策略》。


日本中暑送醫人數創新高,「道路中暑」比例逐年上升,專家提醒通勤族務必採取防護措施。


破紀錄熱浪襲擊,遮陽傘成為逛大阪世博必備防曬工具。(圖/MERXWIRE)

數據分析顯示,雖然「住宅」仍是中暑病例比例最高地點,今年佔比39.5%,但「道路」相關病例逐年增加,今年已達19.7%,比2017年上升6.2個百分點,是八大類中增幅最大。所謂「道路」,包括上下班、上學、購物途中在公共道路或人行道發生中暑。

其中,東京增幅最為明顯,「道路」中暑比例從2017年的13.5%升至今年的27.9%,增加14.4個百分點。德島縣、京都府與大阪府等地區也出現顯著上升。

專家指出,都市瀝青路面在烈日下溫度可達攝氏60度以上,加上建築物玻璃的反射,使熱浪更強烈。由於民眾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後必須步行,即使是年輕人,在通勤過程中也容易中暑。許多案例顯示,患者雖有喝水,但攝取量不足,最終導致脫水與中暑。

面對高溫威脅,許多廠商也推出各式避暑商品。例如具抗UV效果衣物、冰感配件,以及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能搜尋陰涼路線,甚至顯示地方政府設置冷氣避暑據點與飲水機位置,協助市民在戶外找到相對涼爽移動方式。

致力於智慧生活組織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建議,民眾在夏季外出時應採取多重防護措施,以降低中暑風險。首先,隨身攜帶水瓶並定時補水,切勿等到口渴才喝水,最好每隔20至30分鐘小口飲用,以維持身體水分平衡。

其次,善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搜尋陰涼路線,避開烈日曝曬最強的區域,並盡量走在陰影處,減少體感溫度上升。

在穿著方面,選擇輕薄、透氣且具抗UV功能的衣物,並搭配遮陽帽、陽傘或冰涼毛巾,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並降低中暑風險。

同時,適時利用公共建築或地方政府提供的避暑設施,如冷氣開放空間與公眾飲水設備,讓身體獲得休息與降溫的機會。

此外,避免在中午至下午三點高溫時段外出,若必須外出則應縮短停留時間,並安排休息。最後,一旦出現頭暈、噁心或極度疲倦等警訊,應立即移至陰涼處休息並補充水分,必要時盡速就醫。

Related posts

買傢俱不砍樹!二手風潮從東京市集吹向全球

赴日需求攀升 日語能力試驗報考人數創新高

日本動漫IP海外熱度持續升溫,成為觀光推動新引擎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