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日本東京) 隨著人工智慧(後稱AI)技術迅速發展,其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日益廣泛,尤其在育兒領域,更成為新手父母重要輔助工具。今年5月,一家育兒支援網站針對564位家長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167人(約30%) 表示「經常」或「偶爾」會使用AI進行育兒相關諮詢,顯示AI已悄然融入許多家庭育兒日常。
近3成家長用AI諮詢育兒問題,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彙整出《AI育兒五大注意事項》,提醒使用時應保持警覺與判斷力。
調查中發現,家長們多以AI諮詢孩子行為問題、作息安排及情緒管理為主,其次則用於記錄育兒狀況、處理日常事務、詢問健康症狀、紓解情緒壓力,甚至協助安撫孩子情緒。
專家指出,生成式AI具備24小時可用、操作簡便、回應迅速等優勢,成為不少家長在晚間或假日等非上班時間進行育兒諮詢首選。AI能隨時傾聽家長煩惱,有助於減輕育兒壓力。不過,專家也提醒,AI畢竟非專業醫療或心理人員,更無法取代與孩子實際互動與陪伴,家長仍應保持理性判斷。
針對AI育兒實際應用與風險,專注於家庭生活與健康照護組織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彙整專家與照護者經驗,提出《AI育兒五大注意事項》,提醒家長理性使用AI。
首先,AI可以作為育兒問題第一線參考來源。當家長面對孩子行為、作息或情緒管理上疑問時,AI能快速提供初步建議,操作方便又即時。然而,一旦涉及健康或心理層面的專業問題,仍應以醫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員意見為優先,避免延誤處理時機。
其次,家長在使用AI時,應特別注意資訊可信度。AI的回答來自各類資料來源,包括網路文章、論壇內容與非專業建議,這些資訊未必經過專業審核或符合當地育兒標準。為確保育兒決策的正確性,建議家長在參考AI提供的建議後,仍應查證並搭配可信的國際或地區醫療、育兒機構的官方資訊。
第三,與AI互動時務必要保護個人與孩子隱私。在諮詢過程中,應避免輸入真實姓名、住址、醫療紀錄等敏感資訊。即便平台標榜隱私保護,仍建議使用代稱或簡化描述,以降低潛在風險。
第四,AI也可有效發揮日常記錄工具功能,協助家長提升照護效率。像是餵奶時間、換尿布紀錄、睡眠情形等生活細節,都可以透過AI進行整理與追蹤,幫助家長建立更有條理的育兒流程,同時也利於掌握孩子的發展狀況。
最後,儘管AI具備一定的傾聽與陪伴功能,但無法真正提供情感支持。它可以即時回應並在情緒低落時給予安慰,但仍無法取代親友之間支持與陪伴,或是專業諮商帶來的深層情感交流。育兒是一段需要實際互動與經驗累積,AI可以提供協助與參考,但最終決策仍應由家長親自做出。
總體而言,AI在育兒領域應用正快速拓展,便利性十足,但專家呼籲家長:使用AI應抱持輔助心態,切勿過度依賴,並保留必要判斷力與人際互動,方能在科技協助下,打造更安心有效育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