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太愛買,是壓力太大!專家倡議「有意識花錢」

(圖/Pixabay.com)

(MERXWIRE編譯/美國波士頓) 你有過這樣經驗嗎?只是滑手機想放鬆一下,卻一不小心就買了特價商品,結帳後才發現根本用不到。根據美國消費行為調查,有高達87%民眾曾因衝動購物,而且通常都發生在壓力大、心情差,或看到「限時」、「買一送一」等促銷標語時候。


衝動購物常見於高壓時刻,但研究顯示,有意識消費能有效減少購物後悔與焦慮,並提升財務穩定與心理幸福感。


支付工具越來越便捷,從行動支付到一鍵結帳,大幅減少購買過程中的思考時間,也讓衝動性購物行為更加頻繁發生。(圖/Pixabay.com)

行動購物當道、演算法推薦盛行的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無感消費」時代。只要點一下「猜你喜歡」,商品就一一出現眼前。搭配自動付款、免登入、一鍵結帳等便利機制,我們甚至還來不及思考「我真的需要嗎?」就已經完成了交易。研究指出,這種「半自動化的購物模式」正在讓消費者喪失理性,進一步加重財務壓力與情緒波動。

這種現象在全球都越來越普遍,根據專家研究,當個人面臨經濟壓力或情緒低潮時,衝動購物行為會大幅上升。短暫的購買快感雖能緩解壓力,卻常伴隨後悔與焦慮,形成「花錢→焦慮→再花錢」的惡性循環,此研究刊登在歐洲管理與商業經濟學雜誌。

那麼,要如何跳脫這個迴圈呢?答案是「有意識消費」(mindful consumption)。這不只是理財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所謂有意識消費,就是在花錢之前先停下來思考:「這是我真正需要的嗎?這是我重視的事嗎?」。當人們把錢花在自己真正在乎的人事物上時,不但比較不會後悔,還會感到更有掌控感與幸福感。

有意識消費不僅能降低衝動購物頻率,還能顯著提升個人的財務幸福感(financial well-being)。換句話說,當我們在花錢時更有覺察力,不僅荷包更穩定,內心也更安心。

另外,根據英國消費行為研究,購物前先列出清單被認為是目前最有效消費控管方法之一。透過事前規劃,消費者能更有系統地辨識真正需求,也較不容易在面對促銷標語時受到干擾。專家指出,這項簡單習慣可有效降低非計畫性支出,進一步減少購後後悔與資源浪費。

研究顯示,購物前先列出清單能幫助消費者釐清真正需求,避免被現場促銷干擾,有效降低衝動購買發生率。(圖/Pixabay.com)

「有意識消費並不等於減少消費,而是將支出回歸自身價值排序。」在通膨壓力與資訊過載的當代社會,消費者若能在花錢前保持清醒判斷,不僅有助於財務控管,更能提升對生活的掌控感與安全感。

Related posts

百元咖啡再見了!日本三大超商咖啡齊漲11-16%

日幣探底,日本留學好划算,33萬人創新高

日本雞肉價格飆升46%,民眾與業者皆感壓力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