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編譯/日本東京) 日本近年觀光熱潮持續升溫,越來越多海外旅客選擇深入鄉村地區體驗地方文化,但今年日本各地接連傳出熊襲擊人類的事故,已造成 7人死亡、逾百人受傷,創下有統計以來最高紀錄。事件不僅頻繁發生於山區,甚至蔓延至城市邊緣與商業區,讓地方政府與專家紛紛呼籲民眾與旅客務必提高防範意識。
日本熊襲事件頻傳,生活知識組織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提醒旅客出發前查熊出沒資訊、避開高風險時段與地區,做好準備才能安心賞景。
專家指出,2025年熊出沒與攻擊事件明顯增加,與氣候與社會環境變化息息相關。首先,氣候變遷導致橡實、山毛櫸等堅果類食物歉收,迫使熊下山尋找食物;其次,日本鄉村地區高齡化與耕作放棄,使竹林與矮叢成為熊進入聚落的「隱蔽通道」;第三,部分熊在曾經進入人類生活區覓食後不再懼怕人類,這種行為甚至可能代代傳遞。專家並警告,若今年冬季再度偏暖,熊的冬眠期將縮短,活動期提前,春季到初夏的人熊衝突風險恐進一步升高。
為了提醒國內外遊客加強安全意識,致力於生活知識組織 Kanto Smart Living Cooperative 整合多位野生動物與防災專家的意見,發布《防熊三個建議》,提供民眾在出發前與旅途中參考。
出發前,旅客應先查詢當地的「熊出沒地圖」,掌握最新警示資訊。日本多數地方政府都提供相關平台,例如北海道的「ひぐまっぷ」可顯示熊的出沒紀錄與危險等級;秋田縣的「クマダス」可查目擊點與接收警報;群馬縣的「群馬県クマ出没マップ」則標示熊出沒狀態。若計畫登山或自駕至山區,務必事前確認。
需特別「注意風險地區」,如北海道的知床、大雪山、札幌近郊,以及東北的白神山地、八幡平、藏王等地區為高警戒區。相較之下,千葉縣長年沒有熊出沒紀錄,風險較低,但仍建議具備基本防熊知識。
「避免熊最活躍時間」,特別是拂曉、黃昏、春季甦醒、夏季繁殖與秋季暴食期。牠們常出沒於有食物來源的區域,如橡實、野莓、葡萄生長地,或營地炊事區、垃圾桶、停車場等人類活動處。避開這些時段與環境,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來自德國、熱愛登山露營的旅客表示,自己已多次在日本山區露營,但今年特別留意熊出沒的新聞與地圖資訊。他說:「我以前只擔心天氣或路況,現在連食物味道都很注意。每次進山前,我都會打開當地的熊出沒地圖,確定沒有近期目擊紀錄的地方才紮營。」
居住在秋田縣山區、長期與熊為鄰的居民提醒外國旅客,「不要以為熊很可愛,牠的行動速度比人想像中快得多。聽到樹林有異常聲音時,千萬不要停下拍照,要立刻離開。」
面對熊出沒增多,旅客不必過度恐慌,只要事前查詢資訊、妥善管理食物、保持警覺,就能安心享受大自然。帶著尊重與準備出發,旅途依然安全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