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冥想靜心 找回專注力和好心情

研究發現養成冥想習慣,對於身心有很多好處。(圖/unsplash.com)

(Merxwire綜合報導/台灣台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顯示,全世界有高達3億人飽受憂鬱症所苦,這已經成為現代人的重要健康課題之一。在台灣約有近9%的人口,超過二百萬人受制於此症狀,其中約有125萬人為重度憂鬱症患者,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不能輕忽。這幾年流傳著許多種身心調理的養生方法,冥想即是其中的一種,且大受推崇。


根據WHO的調查顯示,全球有高達3億人飽受憂鬱症所苦,在台灣約有超過二百萬人受制於此症,其中的125萬人為重度憂鬱症患者,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專家建議或許可試著用冥想的方式調節情緒。


當我們在冥想時會放慢呼吸頻率,同時也啟動了大腦中減輕焦慮和壓力的機制。
(圖/unsplash.com)

如果這段時間你一直處於壓力極大、無法放鬆或是每天被時間追著跑的緊張狀態,或許可以試試利用冥想(meditation)來減緩壓力。冥想可以幫助放慢呼吸,整理混亂思緒,紓解一天的繁雜感。賓州大學的研究發現,呼吸會影響大腦功能,也能幫助調節和控制情緒。所以當我們在冥想時,使用腹式呼吸來放慢我們的呼吸頻率時,同時也啟動了大腦中減輕焦慮和壓力的機制。

這幾年也很流行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許多人認為它比傳統的冥想效果更好。正念不同於冥想,指的是一種專注當下的狀態,減少慣性反應和評斷,讓自己的思緒更穩定。有些人認為冥想是一種幫助達到正念的方法,也有人認為正念存在於冥想之中,可以提升冥想效果,而廣義的冥想代表的是一種人類修身養性的方法。其實這二種靜心方式都由來已久,只是冥想的定義跟著流派有所差異,正念的定義則較為明確。

冥想活動的開始可追溯到西元七世紀,當時西藏僧侶即有冥想和打坐的習慣,且許多宗教如印度教和佛教也都有類似冥想的傳統儀式。到了1970年,美國認知科學家喬·卡巴金(Jon Kabat Zinn)將正念冥想推及到西方,至今已有超過八千份以上的相關研究報告證實冥想的各種功效,除了前面提到的調節情緒功能外,也有助於改善失眠、提升免疫力以及減緩身體對於疼痛的反應。

研究中發現,每天利用一點時間關注於自己的呼吸以及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態,可以提升工作時的記憶力,影響大腦功能,讓腦中杏仁核(amygdala)變小,緩解壓力反應。杏仁核是身體戰或逃(fight or flight)的反應區域,遇到壓力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讓我們的免疫系統變得遲鈍。所以當冥想改變了杏仁核的大小,連帶影響到大腦對於壓力的反應,也強化了免疫系統,增強我們對於流感抗體的反應。

哈佛醫學院心理學副教授薩拉·拉扎爾(Dr Sara Lazar)博士認為,會達到這個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藉由冥想的方式訓練大腦額葉。透過大腦掃描結果發現,持續的冥想可以鍛鍊大腦控制情緒、疼痛以及記憶訊息的能力,讓我們分離身體疼痛感和大腦的痛覺,減緩慢性疼痛。同時也增加了我們的海馬迴能容量,提升長期記憶力,讓記憶的時間增加到一年以上。

在大自然中靜坐冥想會更有鎮靜及強化免疫力的作用。
(圖/unsplash.com)

冥想的關鍵之一是從一般習慣的胸式呼吸調整為腹式呼吸,這樣的呼吸方式在身心醫學中被認為可以紓解身體的壓力反應。一方面讓我們過快的心跳和呼吸緩和下來,切斷大腦憂慮的想法,也可以減少換氣過度造成的脹氣和消化不良。呼吸時會使用腹部發力,讓空氣進到腹部,拉長呼吸時間,同時提升了胸腔的擴張量。這時候你的肌肉和肩膀會放鬆下來,交感神經活動會減緩,不只對於情緒調節及心肺功能有益,也能改善代謝、血壓和消化問題。

許多人在冥想和腹式呼吸時會搭配瑜珈運動,其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同時結合了肢體伸展、呼吸及冥想練習,因而達到更好的放鬆效果和健康益處。科學研究發現瑜珈可以減少皮質醇(Cortisol)分泌,降低壓力、憂鬱和焦慮程度,同時又可以活化血清素生成,讓人保持好心情。也有許多人因為開始練習瑜珈後,改善了睡眠品質,因此很適合和冥想搭配。

醫生建議除了維持每天10至15分鐘的冥想習慣外,也可以試著到戶外去進行冥想活動。每週維持2個小時以上接近綠地和大樹的時間,對於維持身心健康、鎮靜情緒以及提升免疫力都有助益。讓我們較不容易因為生活的變動而恐慌,也可以活化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減少憂鬱情緒,保持心情愉悅,何樂而不為。

Related posts

日本郵政新年明信片發行量創新低 結合禮物傳遞服務帶動買氣

愛吃堅果有福了!每日一份開心果護眼防老化

每天少糖多水果 健康益處多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