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綜合報導/台灣台北) 現今社會幾乎事事都追求成功,很少人想要遭遇失敗。成功地考上一所理想學校、成功地進入自己夢想的工作、成功地買了第一台車或是房子、成功地開創事業。沒有人想要失敗,只希望凡事順利。但有一個教育理念備受大家肯定的北歐國家,卻訂定了一個「國際失敗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Failure),提醒大家珍惜和面對失敗,才能夠追求未來人生的成功,這個國家正是「芬蘭」(Finland)。
現今社會追求必勝和成功,很少人想要遭遇失敗,只求凡事順利。但是教育理念備受大家肯定的北歐國家「芬蘭」,卻訂定了一年一次的「國際失敗日」,提醒大家坦然面對失敗,才能夠追求未來人生的成功。
這個活動起源於2010年,是由芬蘭當地的艾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在校內所舉辦的一個活動,目的是鼓勵擔心自己不夠好,因而阻礙了追求想要的生活或是工作的大學生。特別選在10月13日舉行了首次失敗日活動,邀請大家在這一天在社群網路上分享自己曾經「失敗」的經驗,一方面釋放封存的壓力,也能自己學習坦然面對過去的挫敗。
在這一天大家可以準備一件想要分享的失敗故事,例如烤焦了蛋糕、遲到錯過了考試或面試等重要時刻、告白失敗的經驗、運動時跌倒的照片等任何生活中讓你產生挫折的真實經驗,放上自己的IG或是Facebook,並標註「#dayforfailure」。讓自己可以較幽默地面對曾經的窘境,也擺脫擔心被評論的恐懼,當你看到別人發生的故事,就能了解到失敗這件事其實每一天都在發生,而且任何人都有可能遇到。
有些人或許會問為什麼要慶祝失敗,因為芬蘭人認為從小就能勇於承擔失敗,最後就能得到成功的果實。失敗和成功之間並不處於對立關係,反而比較像是過程和將來養成的結果。從寶寶時期開始,我們就已經在挫敗中學習,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學習握筆寫字,每個孩子跌倒的次數不同,學成速度不同,最後的完整度也各不相同,但大多都能克服困難,走到階段性終點。
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勇敢接受挫敗的人,比較不會把自己跟許多負面詞彙畫上等號,因此較能客觀地看待事情本身,持續地改進和練習,在失敗中修正自己,不會輕易被擊垮,較能保有自信。在過程中理解了生活中既存的順遂不定,知道執行時可能遇見的困難和極限,通常也能推以及人,對於其他人展現包容的態度。
芬蘭人認為能夠面對失敗的人,通常也具有較高的復原力,不會陷在失敗中鑽牛角尖,表現不如預期就是修正再重來。即使會有一時的低落情緒,但很快地就振作精神,重新嘗試,不會失去冒險之心,不會害怕嘗試,也不會輕易放棄。面對未知的世界和困境,他們只是冒險家和未成功者,可以檢討錯誤,但不會一昧自責,而是反思後續的彌補方式,總有一天能夠擁抱成功。
隨著年齡漸長,我們總是會被現有的框架綑綁,害怕執行時的困難、害怕不成功的結果、害怕嘗試舒適圈外的新鮮事物,忘記了初生之犢時的衝勁,反而不如孩童時代那樣的坦然。當然這也許是小時候開始的教育養成,讓我們太過關注成功的剎那,忽視了一生中漫長的挫敗過程。
芬蘭的「國際失敗日」並不能幫助我們直接解決問題,卻能培養我們邁向成功的正確態度,讓我們看清楚失敗的本質,客觀地改善事實,不逃避失敗,也不過度檢討自己。準備好一件你想要分享的挫敗事件,就在10月13日這天公諸於世,原來揭露失敗並不困難,原來這件曾經讓你挫折的事,現在看來就是生命一角的滋養劑,已灌溉了你,成為你成長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