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腦過度容易餓,起身運動克制大吃大喝!

研究發現大腦在思考、創造及嘗試解決問題時,會釋放一種「餓感」訊號。(圖/unsplash.com )

(Merxwire編譯/台灣台北) 最近的你忙碌嗎?下班後是否常常想吃個大餐犒賞自己呢?研究發現大腦在從事思考、念書、創作和問題處理這類燒腦活動時,會認為身體需要補充更多能量,便會釋放進食訊號也就是「餓感」來提醒自己該吃東西了,以應付這些消耗腦力的活動。所以在念書或工作時總會覺得嘴饞想吃點東西,在工作結束後就會有大吃大喝的慾望。


研究發現大腦在思考、念書、創作和處理問題等消耗腦力的活動後,會釋放進食訊號也就是「餓感」來提醒自己需要補充更多熱量,以應付這些燒腦活動。所以我們在念書或是工作後常會有想大吃大喝的慾望。


從事消耗腦力的工作後,常常會讓人食慾大開,想要大吃一頓來補充能量也犒賞自己。
(圖/unsplash.com)

也許你會覺得有點疑惑,為什麼用腦會讓你出現這樣的飢餓狀況,其實是因為大腦在認真工作的時候,會活化神經訊號的傳遞,增加能量的需求。雖然大腦平均重量只占體重的2%左右,但運作時所需熱量卻占了基礎代謝率的20%,所以會消耗掉身體中的熱量以及增加體內葡萄糖的消耗,同時打開食慾開關,產生飢餓感。

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爾大學(Université Laval)人體運動學系以1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比較他們從事腦力活動及休息狀態時所消耗的能量及結束後的進食狀況。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電腦敲鍵盤工作45分鐘後,所消耗的能量僅有3卡路里,但活動結束後的進食量卻比休息組別多出220卡。

也就是說在我們動腦時,僅會消耗到少量葡萄糖,但是卻會在腦部活動後大感飢餓,想補充更多熱量來滿足大腦所需,甚至出現暴飲暴食的狀況。而大腦本身又相當挑食,只偏愛攝取葡萄糖,所以在我們工作或是念書過後,常會想吃甜食或是澱粉類食物來滿足自己,在用腦過程中不但沒有消耗到多少熱量,還不小心讓體重增加了,也讓體內葡萄糖含量變得相當不穩定。

有什麼辦法可能減少用腦後的飢餓感呢?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的科學家們發現透過運動可能可以減少大腦活動後的暴飲暴食狀況。這項研究由運動生理學家蓋瑞·亨特(Gary Hunter)主導,發表於《運動醫學與科學》(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期刊上。研究發現,有強度的運動會讓肌肉劇烈收縮,增加血液中的血糖和乳酸鹽含量及腦部血流量。大腦便以血糖和乳酸鹽做為食物,降低了用腦後大量進食的衝動。

研究對象為38名健康大學生,先讓其進行健康狀態及代謝率檢測,同時調查他們喜歡吃的披薩種類,第一次先讓他們靜坐35分鐘後,便可任意食用自己想吃口味和數量的披薩以作為實驗的基值。研究者再安排另一個時間讓受測者進行第二次測試。這次先讓學生們接受20分鐘的大學及研究所入學考試測驗,再將其分為二組。一組為靜坐15分鐘後,接著進食披薩;另一組則在筆試測驗後先進行15分鐘的跑步機運動,以2分鐘快跑接1分鐘快走的模式,反覆運動5次,再進食披薩。

研究發現,有強度的運動有助於增加血液中的血糖和乳酸鹽含量。大腦以此做為食物,降低了用腦後大量進食的衝動。 (圖/unsplash.com)

研究結果發現,接受考試休息後進食的學生較對照的控制組飢餓,比第一次測試時多攝入了約100大卡的熱量;但考試後先做運動再進食的組別卻比第一次少攝入了21至25大卡,若將運動時消耗的熱量計算進去,這些用腦後先運動的學生較其他學生少攝入了200大卡的卡路里,差異非常明顯。研究主持人蓋瑞·亨特認為是因為短暫且高強度的運動促進了糖及乳酸鹽釋放進血液中,滿足了大腦,讓這組學生在用腦後沒有過度進食。

因此,專家認為若能在用腦工作後15分鐘的流汗運動,將有助於增加血糖和乳酸鹽釋放、排解飢餓感,減少大腦暴飲暴食的需求和慾望,幫助降低肥胖的機率。至於運動選擇可視當下狀況而定,可到戶外進行快走、慢跑或是騎腳踏車,也可選擇在室內跳繩、進行站姿有氧運動、瑜珈或是做一些核心鍛鍊動作。運動前可先攝取少量好吸收的食物以補充體力,如香蕉、白飯或是果汁,將有助於運動順利完成。

在現今忙碌且充滿競爭的社會,要顧學業和拚事業一定會消耗大量腦力,工作結束後難免會想大吃一頓來補充活力也滿足自己,甚至變成一種習慣性的舒壓方式,但也讓越來越多人有體重超標或是代謝下降的困擾。試試看在忙碌後起身動一動來排解大腦飢餓感,減少過量飲食的攝入,才能夠兼顧事業又能保持健康體態。

Related posts

日本故鄉納稅制度人氣飆漲 捐款突破1兆日圓

全球最佳夜生活城市排行出爐 台北也上榜

抗壓性與壽命有關?研究發現心理健康的人更長壽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