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生態殺手 微小「胎塵」染黑海洋

近期環境學者發現,海洋中越來越常見到一種難以清除的黑色微粒汙染物,就是「胎塵」。(圖/unsplash.com)

(Merxwire綜合報導/台灣台北) 海洋廢棄物污染問題已受到許多環保人士及生態學家的重視,塑膠一直是其中很嚴重的一環,主要是擔心過多塑膠垃圾以及其分解出的塑膠微粒,造成環境和生態問題。近年來環境學家開始注意到另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甚至是肉眼看不到的海洋污染物,也就是有隱形殺手之稱的「胎塵」。


塑膠是海洋污染問題中嚴重的一環,過多塑膠垃圾以及其分解出的塑膠微粒,會造成環境和生態問題。近年來環境學家注意到另一個肉眼看不到的海洋污染物,也就是有隱形殺手之稱的「胎塵」。


胎塵是汽車在轉彎、剎車或是加速時磨損後所遺留在道路上的黑色細小微粒。(圖/unsplash.com)

胎塵是輪胎磨損時所產生的黑色細小微粒,通常在汽車轉彎、剎車或是加速時較易發生磨損現象,就會在道路上殘留下胎塵。這些微粒隨著雨水沖刷而流入海洋,變為難以清理的污染物質,成為隱形生態殺手。專家估計歐洲每年可生成上百萬噸的胎塵,若是再加入其他國家和區域所產生的數量,整體應該會相當驚人。

一般人通常認為塑膠微粒是來自生活中的一次性塑膠用品,若是沒有妥善回收,用完即丟,即變為污染海洋的廢棄物,沒有注意到小小胎塵也會帶來莫大影響。環境學者從流過街道的雨水中觀察到這些細小黑色微粒,經過分析發現,它跟輪胎材質完全相符。跟塑膠廢棄物不同的是胎塵密度較大,不會浮在海面上,反而會沉入海底,跟著海水漂流到世界各地,或是進入海洋生物體內,不易清除。

胎塵真的會影響生態環境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美國太平洋西北部溪流中重要魚類「銀鮭」(Coho salmon)的死亡危機就跟胎塵中的有毒物質有關。科學家在幾十年前即觀察到從太平洋回到西雅圖西岸普吉特海灣(Puget Sound)產卵的銀鮭常在大雨後會原因不明的集體死亡,因此努力找尋可能原因。測試了殺蟲劑、金屬物質及碳氫化合物,都沒有找到致死證據。也往魚群缺氧或是疾病方向研究,依舊一無所獲。

華盛頓州立大學水生毒理學助理教授珍妮佛·麥金泰爾(Jenifer McIntyre)與其研究團隊在歷經15年的研究後,開始從鄰近溪流的道路上收集粉塵樣本,並放入銀鮭的居住空間中。結果發現,在幾個小時之後,參與實驗的鮭魚便死亡了,而這些粉塵樣本就是輪胎細小微粒。

深入探討原因發現,為了減緩輪胎分解速度,在製造過程中會添加橡膠防老劑「6PPD」,「6PPD」具有預防輪胎氧化、日曬龜裂以及被重金屬破壞等作用。不幸的是,此種防老劑會產生有毒化學物質6PPD-醌(6PPD-quinone),因此造成魚群死亡。這個研究在2020年發表後,也正式確立了輪胎磨損顆粒(Tire Wear Particles,TWP)這個污染物質的存在。

研究發現銀鮭的死亡問題跟胎塵中的有毒化學物質有關。(示意圖/unsplash.com)

其實從2017年開始,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即估算出輪胎塵(tyre dust)是僅次於合成紡織纖維的第二大海洋塑膠微粒來源,約占其中的28%;2019年科學家已發現塑膠微粒及塑膠奈米粒的主要來源就是汽車輪胎磨損顆粒,透露出這已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個輪胎在汰換報廢之前平均會產生4公斤的塑膠微粒,一年平均會產生總量600萬噸左右的輪胎磨損微粒,不只會隨著雨水流入溪流及海洋,隨風移動污染海洋的數量更為龐大,而且已遍及大氣和南北二極,表示污染問題形成已久。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輪胎中的有毒物質6PPD-醌毒性遠比2020年時預估的更高,對任何水生生物來說都是帶有劇毒的污染物。

英國的一家新創科技公司從2020年開始,即致力研究如何從源頭來減少胎塵流入空氣和雨水中,他們利用靜電原理打造出裝置在輪胎後方的空氣濾淨機,作用是在吸收輪胎磨損時所產生出來的黑色塑膠微粒。研究結果顯示,這個裝置大約可以減少六成的胎塵污染物。為了更加確認其效用,他們同時也與著名車商合作,實際上路測試,計畫在2030年進入量產階段,以減少胎塵微粒。

雖然目前還有許多執行上的問題需要克服,但至少大家已開始正視胎塵汙染問題,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看到有效的防治效果,減少對環境及生態的破壞。環境學家也特別呼籲大家不只是胎塵微粒,也要減少其他化學原料的過度使用,因為在超過30萬種的人造化學物質中,有九成之上都缺少對環境影響的評估資料,若我們不能正視這個問題,將會再出現下一個環境危機。

Related posts

京都傳統工藝品受海外旅客熱愛 百貨免稅銷售額激增

日本郵政新年明信片發行量創新低 結合禮物傳遞服務帶動買氣

每天冥想靜心 找回專注力和好心情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