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xwire綜合報導/台灣台北) 2023年5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布終止COVID-19的國際關注緊急公共衛生事件狀態(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這代表席捲全世界長達3年,造成近七百萬人死亡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控制,也是COVID-19大流行時代結束的重大里程碑。
2023年5月5日WHO正式宣布終止COVID-19的國際關注緊急公共衛生事件狀態。代表席捲世界超過3年時間,造成七百萬人死亡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控制,也是COVID-19大流行時代結束的重大里程碑。
WHO緊急事件委員會於5月4日召開第15次新冠肺炎相關會議,與會成員與專家針對COVID-19疫情現況進行討論。鑒於近一年多來疫苗接種率的提升及確染人數的增加提高了民眾對病毒的抵抗力及群體免疫力。同時確診人數、重症人數、住院人數及死亡人數都呈現下降趨勢,且過去10周,每周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數,都是自2020年3月以來最低。因此會議聲明宣布結束COVID-19長達3年多的國際緊急事件狀態。
新冠肺炎於2019年12月8日在中國爆發大規模感染,12月31日通報WHO,並於2020年1月確認有人傳人風險。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1月30日宣布將其列為最高級別警戒的國際關注緊急公共衛生事件,並於同年3月將COVID-19定義為全球大流行病。以每3個月招開一次專家會議的頻率,持續宣布其警戒級別。
國際關注緊急公共衛生事件(PHEIC)是一種國際間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世界各國依照WHO公布的PHEIC建議,宣布自己國內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同時突破國界及一般性管理規定,互相配合調配緊急事件時所需資源應對危機。WHO認為進入緊急狀態將有助於國際間共同團結對抗疫情。
根據WHO的數據資料顯示,2021年1月開始為新冠肺炎高峰期,每周死亡人數均超過10萬人,近一年多來死亡人數已逐步下降,到今年4月下旬,每周約降至3500人。但全球官方紀錄死亡人數已達七百萬人,WHO估計實際死亡人數可能超過二千萬人,嚴重影響民眾生命安全。
整個COVID-19大流行期間,全球累計超過7.65億起確診病例,共接種133億劑疫苗,有50億人口至少接種過1劑疫苗。全球性病毒傳染和鎖國封城影響人民生活和全球經濟。隨著疫情降溫,緊急事件解除,大多數的國家都可以回歸正常生活。
因此世界各國可以依照國內情況自行選擇因應Covid-19的措施。除了早已逐步解封的歐洲國家外,日本提前至4月29日防疫降級,外國人不需要疫苗證明即可入境觀光商辦;台灣已在5月1日將COVID-19將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級,解編疫情指揮中心;美國將在5月11日結束疫情緊急狀態。
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特別提醒大家,緊急事件終止不代表各國可以立刻廢除已建立起來的防禦系統,或是向民眾宣導COVID-19完全不值得擔憂,因為直到上周在WHO的官方紀錄中,COVID-19病毒仍然每三分鐘奪走一條人命,而且近期在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的病例數激增,每周仍有數千的死亡人數,同時全球還有數十億人未接種疫苗,不具防護力。
所以一個階段的終止不代表大家就可掉以輕心,因為病毒進化變種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依然存在。在疫情降溫之後,世界各國監測和基因定序工作也減少許多,因此仍存在許多不可預測的變化,疫苗接種和變異株監測還是必須持續進行,才能維持對抗病毒的防禦力。
5月底將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WHA)會以COVID-19為主軸,討論後疫情時代的防疫合作以及將來全球性流行病種發生時藥物和疫苗研發以及分配相關事宜。希望凝聚全球共識,制定出符合世界需求的大流行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