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有國際討厭香菜日! 愛不愛香菜可能由基因決定

自2017年開始,每年的2月24日被訂為國際討厭香菜日。(圖/unsplash.com)

(Merxwire/台灣台北) 香菜是台灣料理中常用的食材之一,會將其入菜也會作為料理最後提味來用,在台灣常被灑在湯品上或是肉類料理上,東南亞則放於麵食或涼拌料理中。由於氣味獨特,因此可說是愛恨分明,喜愛的人覺得食物中加入香菜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無法接受的人,可說是極度討厭它,也因此出現了一年一度的「國際討厭香菜日」(International I Hate Coriander Day)。


香菜原產於地中海,又稱為芫荽,因其帶有獨特的香味,因此被稱為香菜,傳入亞洲後常入菜或是作為料理最後提味使用。只是特殊的氣味讓有些人實在是無法接受,因此發起了一年一度的「國際討厭香菜日」活動。


國際討厭香菜日起源於奧地利的我討厭香菜粉絲專頁。(圖/翻攝自I Hate Coriander)

國際討厭香菜日為每年的2月24日,是由奧地利民眾所發起。最初是從2013年「我討厭香菜」(I Hate Coriander)臉書粉絲專頁開始,在這裡聚集了一群討厭香菜的民眾,他們會分享許多與香菜有關的梗圖;到了2017年,這群不愛香菜的人發起了「國際討厭香菜日」活動,正式宣布將每年的2月24日訂立為「國際討厭香菜日」。至今粉絲專業已有超過28萬名的追蹤者,還推出了許多討厭香菜的周邊商品,例如衣服、口罩或是帽子。

為什麼會討厭香菜,一開始認為可能只是單純的挑食,但是研究結果發現可能跟香菜的氣味有關。香菜中有許多的化合物,像是醇類和醛類。其中醛類的氣味類似浴室裡清潔用品的味道,如肥皂和洗手乳,所以讓人覺得其有肥皂味。其中癸烯醛有點發臭的味道,讓人對其氣味更加反感。不過這些分子本來並不穩定,所以通常烹煮後就會被破壞,氣味就會變得較不明顯了。

除了香菜的分子結構外,美國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的研究發現,不喜歡香菜可能跟體內特殊基因「OR6A2」有關。他們比對了資料庫中參與研究的五萬人的DNA後發現,不喜歡或是覺得香菜氣味令人作嘔的人,體內都具有前述的特殊基因「OR6A2」,這種基因讓他們較易偵測到香菜中醛類的氣味,因此對於香菜的綠草味或是肥皂味會變得更加敏感,變成了討厭香菜的人。

遺傳學家尼古拉斯·埃里克森(Nicholas Eriksson)曾針對「OR6A2」基因做進一步的研究。研究發現以性別來說,此基因較易出現在女性身上;以種族來說,此基因較易出現於歐洲裔人口身上。統計資料顯示,約有10%的人受到此基因影響,所以一輩子都無法接受香菜的味道,甚至極度厭惡這個氣味。

研究發現具有「OR6A2」基因的人對於香菜中醛類的味道較敏感,所以會覺得香菜有肥皂味或臭味,因而不喜歡它。(圖/pixabay.com)

雖然香菜具有令人難解的氣味,但其實對於健康相當有益,被中醫師推崇為整株都是寶的植物之一,從種子到葉子都可食用。歐洲及印度常用的芫荽籽就是香菜的種子,有六成以上的成分為芳樟醇,有較好的抗炎、放鬆及促進代謝的效果;台灣及東南亞偏好使用香菜葉,則含有較多的植化素,如類胡蘿蔔素及植物固醇,對於穩定血糖血脂以及保護大腦和眼睛都有益處。

刊登在《自然科學雜誌》(Nature)的研究也指出,雖然喜愛香菜與否有一半以上的機率受到基因影響,但其實香菜本身的營養價值頗高,富含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及類胡蘿蔔素的含量比許多蔬果都高,可作為天然解毒劑,促進循環同時幫助清除體內的有毒重金屬,也可延緩癲癇發作。

對於在確診COVID-19後所造成的認知退化、記憶力衰退及專注力下降的腦霧或是我們俗稱的金魚腦問題,除了建議以地中海飲食方式補充大量的蔬果、豆類、堅果、全穀類、魚類、橄欖油及適量的肉類來長期調養外,也可食用香菜來淨腦、減緩炎症、活絡循環以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同時也可舒緩呼吸道不適及提升防護力,可說是疫後保健好物之一。

如果你是喜愛香菜的那一派,別忘了把香菜放入你的日常食物中,維持健康和改善令人困擾的金魚腦;如果你剛好是討厭香菜的那一派,試試看略為烹調後的香菜味道是不是變得比較不那麼明顯和討厭了,也許可以改變一點你對香菜的成見,開始吃點香菜,享受它對健康帶來的益處。

Related posts

日本故鄉納稅制度人氣飆漲 捐款突破1兆日圓

全球最佳夜生活城市排行出爐 台北也上榜

抗壓性與壽命有關?研究發現心理健康的人更長壽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