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參觀中華民族的文化寶藏,逛逛故宮博物院

(圖/Merxwire)

(Merxwire/台灣台北) 故宮博物院館藏包括宋、元、明、清等歷代宮廷文物,這些文物經過時代和環境的變遷,來到台灣之後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截至2019年4月30日,故宮博物院藏品共計698649件。類別包括繪畫、青銅器、陶瓷、玉器、雕刻、漆器、搪瓷器、書法作品、工作室工具、錢幣、掛毯、刺繡、扇子、紡織品、拓片、書法模型書、珍本、檔案文件、雜項。除了固定的展覽內容以外,故宮每一期的展出文物都不一樣。


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文物,這些藏品涵蓋了近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其中又以「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最為著名。


(影音/Merxwire)

民間版故宮三寶

國立故宮博物院中享有「鎮院三寶」美譽的珍藏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為北宋時期巨碑式山水畫,但這三幅名作在大多數參觀民眾心中的知名度可遠不及「民間版三寶」- 翠玉白菜、肉形石及毛公鼎呢!中國有句諺語:「民以食為天」,意思為食物就是人民的天,糧食比什麼都重要。迄今為止,在故宮博物院的所有藏品中,最受大眾推崇的三件文物就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而這三項文物都與食物有關!

毛公鼎

帶有昆蟲的翠玉白菜,栩栩如生的雕刻技巧,使得整塊玉石成品幾乎與小白菜百分之百相似。這是一項由翡翠製成的藝術品,製作於公元1644至1911年左右。親切的題材,層次分明的菜葉,都讓人覺得很熟悉。來到故宮欣賞翠玉白菜,別忘了看看停留在上面的兩種:昆蟲蚱蜢和蝗蟲,代表著子孫眾多和吉祥的寓意。

栩栩如生的翠玉白菜(圖/Merxwire)

肉形石

肉形石是一件由瑪瑙雕刻而成的作品,大約於公元1644至1911年製作而成。藝術家使用瑪瑙本身的紋路和圖案,在表面做細孔,類似於豬肉的毛孔,將頂層染成棕紅色,以模仿醬油醃豬肉的顏色,使這件藝術品看起來非常美味!

毛公鼎

毛公鼎是用青銅製作的食器,在公元前857至771年左右製成,內鑄有500字銘文。在鼎上有一個大開口,裝飾有鏈紋,兩個耳柄和三隻獸蹄形足。據故宮博物院介紹,銘文共分七段,紀錄了周宣王即位時對毛公的訓誥之辭,並記載周宣王贈予毛公的豐厚賞賜,而毛公於文末亦表達了對宣王的感謝,希望將這個鼎傳於後世。

毛公鼎內有500字銘文(圖/Merxwire)

文物與歷史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中華文化千百年來的文化藝術成果,除了固定的展覽以外,故宮還會不定期舉辦專題展覽,讓遊客每次參觀都能看到不同的文物。例如乾隆年間的御用青銅器和乾隆御用琺瑯瓷器,都是廣為流傳的藝術文物,藉由這些文物的流傳,人們便可以想像當時的生活和景象,用歷史對照古今。

Related posts

京都傳統工藝品受海外旅客熱愛 百貨免稅銷售額激增

久坐危害心臟健康!每天超過10小時恐增心血管風險

日本郵政新年明信片發行量創新低 結合禮物傳遞服務帶動買氣

為向您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使用Cookies技術。更多相關訊息請閱讀我們的隱私保護條款。 更多訊息